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次血运重建_王伟民

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次血运重建_王伟民

IV型:完全闭塞
再狭窄的发生率
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20%-35% 药物涂层支架的再狭窄率约8%-10%
BMS:支架再狭窄的特点
BMS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BMS后再狭窄多为弥漫性(恶性)
DES :支架再狭窄的特点
DES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降低 DES后再狭窄多为局灶性(良性)
再次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 球囊扩张(包括切割球囊)
CABG 斑块旋磨术 斑块旋切术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脉内放疗
BMS再狭窄治疗的特点
再狭窄多为弥漫性(难治性、恶性) 再次PCI(BMS)再狭窄仍然较高 多次PCI? 选择DES(2009 中国PCI指南)
PCI方法的选择-DES
病情稳定的原位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25~4.00 mm I
病变长度<30 mm
能够长期依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IC
慢性完全闭塞
IB
BMS置入后再狭窄病变 分叉病变的主支血管置入DES、侧支球囊扩张 有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长病变(病变长度>30 mm) 急性心肌梗死
Ⅱa B Ⅱa B Ⅱa B Ⅱa B Ⅱa B
研究表明,DES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的结果是有效的、安全的
DES治疗ISR
DES再狭窄的治疗特点
再狭窄多为局限性(良性)囊扩张(包括切
割球囊) ✓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再次置入DES仍为重
要的治疗 ✓ 选择再次置入DES时多采用同种或不同药物的DES
5 mm
Within 5 mm from Stent Margin
支架再狭窄病变
再狭窄的分型
I型(局限性):长度≤10mm,在支架内或在支架 边缘的局部
II型(弥漫性支架内狭窄):长度>10mm,不超 出支架的边缘
III型(弥漫增生性支架内再狭窄):长度>10mm, 并且延伸到邻近的参考节段
何时需要CABG?
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弥 漫性再狭窄病变等
合并糖尿病 多次PCI的再狭窄
DES的特殊表现
支架断裂
无症状无缺血、再狭窄、血栓、血管瘤
DES的特殊表现
晚期贴壁不良
无症状无缺血、血栓
Post procedure
Follow-up I (9 months) Follow-up II (19 months)
括切割球囊)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再次置入DES仍
为重要的治疗选择再次置入DES时多采用同种 或不同药物的DES
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临床情况 糖尿病(最肯定的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 因素)
病变特点 弥漫性病变、长病变、小血管、慢性闭塞病 变、开口病变、分叉病变
操作因素 明显的残余狭窄、支架膨胀不全
支架再狭窄的后果
无症状 无缺血证据 症状复发或加重 缺血证据 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
PCI后再狭窄的血运重建
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次血运重建
王伟民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Beijing. GW Oct. 2009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三个阶段
球囊扩张:简单病变
适应证较窄,再狭窄高
金属裸支架:复杂病变适应证较宽
再狭窄较高(难治性、恶性) 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明显降低
远期效果?(晚期追赶)
再狭窄的概念
再狭窄:指的是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内 径再次狭窄≥50%
DES的特殊表现的治疗
支架断裂: 再次支架置入治疗再狭窄 CABG? 抗血小板治疗
晚期贴壁不良: 抗血小板治疗 CABG?
DES后再狭窄血运重建的原则
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以 及弥漫性再狭窄病变可行搭桥手术治疗或DES
无明显缺血,供血范围小的药物治疗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单纯球囊扩张(包
支架内再狭窄:是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50 %或出现与靶血管相关的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心 肌梗死或心性死亡;在支架边缘外5mm之内的新的 增生性病变一般也考虑为支架相关的支架内再狭窄 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Proximal Edge
in stent
Distal Edge
5 mm
in segme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