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7)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的原则。在金融国际 化、跨国银行成为普遍现象的条件下,母国与东 道国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共同完成对跨国银行 的监管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金融监管内容
预资本充足性 流动性管制,清偿能力管制 业务范围的限制 贷款风险的控制 准备金管理 管理评价
美国的金融监管
由多个监管机构承担,双线多头监管体制 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在联邦一级有:
联邦储备体系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 货币监理局OCC;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 联邦住宅信贷银行及下设的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HLB ; 全国信用合作社管理局; 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①逐渐向统一监管体制过渡 (混业经营深度的增加) 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职能分
离 ③金融监管从机构监管为主转向功能监管为主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监管原则 (1)合法原则。一切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都 必须合法进行,一切金融监管都必须依法实施 。 (2)公正原则。金融监管部门在实施金融监 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秉公办事 ,保证金融活动的正常秩序,保护各方面的合 法权益。 (3)公开原则。金融监管的实施过程和实施 结果都必须向有关当事人公开,必须保证有关 当事人对金融监管过程和金融监管结果信息的 知情权。
现代: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 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央 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法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 主体和金融市场实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债权人 的利益,约束债务人的行为,确保金融主体和金 融业务的公平竞争,促进金融业有序地运行和健 康地发展,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
2、金融风险论(高风险 ) 经营货币,信用→金融危机、风险的连带性
3、保护债权论(保护债权人利益 )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第一,现代经济是商品经济,银行信用替代商业信用 成为最主要的信用方式,银行信用既有加速资金周 转、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积极方面,也有脱离社会 实际需要盲目发展、刺激个别部门过度扩张、造成 经济结构失衡的消极方面,需要对银行信用进行适 当调控和限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对现代跨国银行的经营业务进行统一的监管 《巴塞尔协定》、《巴塞尔资本协议》、《有 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危机频发、危害程 度加重,风险事件增多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理论基础: 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 金融市场的失灵
1、社会利益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 市场缺陷→自然垄断和福利损失 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不公平问题
第五,准确、及时的信息是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也 是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需要对反映金 融机构经营内容的有关数据的形成进行规定。最后 ,金融国际化以后,不仅货币政策需要进行协调, 还需要对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英国
单一监管体制
集中监管体制
多元监管体制
分业监管体制
中国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本章主要介绍金融监管与一般理 论概念,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两种 监管体制,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以及金融监管的内容与一般方法等 内容。
金融监管
金融监督
金融管理
金融监管的内容演变:
早期:对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和保证支付方面的 监管,确定银行券的发行资格和发行准备、建立 存款准备金制度
沿革
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监管 领域涉及证券、信贷、存款保险等
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兴盛,金融监管制度对于保护 存款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金融机 构谨慎经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防止大规模金 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金融复 杂化、多样化、自由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工具 创新、投机膨胀催生了金融衍生工具,更大的风 险对原有的金融监管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战。
市场准入
1.机构准入 1)金融机构的发展规划,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符合 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最低资本金或营运资金、股权结构。
市场准入
2. 业务准入 1)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分业经营的法律规定; 3)功能定位和业务发展能力; 4)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 5)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保障措施; 6)从业人员素质; 7)央行监管能力相适应。
3.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如:任职资格等。
市场准入制度视金融制度不同,内容也稍有 不同。如果是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国家,那 么在申请开业的时候,还必须注明业务内容和 范围。例如1999年以前的美国和1998年以前 的日本实行分业经营,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业 务相互分离,不能交叉经营。
第二,金融机构经营的是货币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商品, 金融机构对这些商品的绝大部分仅有使用权,在经 营活动中比一般商品经营者增加了负责收回使用权 和向所有者归还使用权的环节,各个金融机构相互 之间形成债务锁链,增大了经营风险。特别是银行 承担全社会的各种债权债务的支付和结算。因此, 个别银行的倒闭将引起整个信用系统的不稳定。
(4)公平原则。金融监管的实施要考虑到金融市 场全部参加者的利益,保证交易各方在交易过程 中的平等地位,不得有任何偏袒。
(5)控制系统风险的原则。应该将监管的重点放 在控制系统风险上,对个别风险实行由个别金融 机构自身承担的原则。
(6)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审查金 融机构的资格、保障金融市场的竞争秩序等外部 监管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有效配合,就难以收到 预期效果。而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内部监管上,则 难免不发生冒险经营行为和风险。
第三,与一般商品经营不同,金融机构经营规模的大 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受资本金多寡的制约。而 一部分金融机构冒险行为的后果又可能由整个金融 体系承担。因此,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进行 一定限制。
第四,虽然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脱 离资本金的数量,但是,金融业的特殊性又具有非 常明显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大金融机构,容易造成 垄断。而且,金融业的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但过 度竞争也容易造成金融不稳,不利经济运行和发展 ,需要对竞争进行适当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