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的要求、说编者意图、说教材体例、说教材知识树、说逻辑关系、说教材整合和处理和构建高效课堂七个方面来解读课标、教材和建议。
一、说课标的要求
知识技能:
1.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实数、方程、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方程、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 探索并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应用。
3. 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发展学生的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数学思考:
1. 通过用方程、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 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3. 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 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 初步体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 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 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
1.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 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 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材的总体思路
新版教材在第三版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实验区的意见,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如将原来课题学习“拼图与勾股定理”与第一章“勾股定理”内容进行整合,修改了第四章“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节,并将其作为课题学习,但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设计思路基本上没有作调整。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都比前一册有所加深和发展。
三.说教材的内容设计
在统计里面,在七年级研究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八年级进一步研究数据处理的有关方法,本册设计了“数据的代表”这一章。
而在数与代数里面,内容也有所加深,具体的运算是有
理数运算进入实数运算。
变量之间的关系转入一次函数关系,有关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方程由一元一次方程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
空间图形,在七年级研究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应用,而本册主要研究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变化是在轴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平移和旋转。
另外,增加了“位置的确定”这个内容,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也有所加深。
比如说几何里面推理的要求有简单的说理进入简单的推理,并且不要求形式化的表述。
此外,我们还注意了章节之间的联系。
内容结构
本册教科书包含八章
勾股定理课题学习
实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四边形的性质探索位置的确定
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据的代表
在三个不同领域中,从内容到方法,从活动经验到数学思考,学生在这里都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说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是通过勾股定理的有关东西,引入实数。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是利用平移与旋转引入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引入直角坐标系,那么第六章就相应的研究了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时就利用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来研究二元方程组的有关的内容。
三.说教学建议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注重使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等过程。
教材安排了探索勾股定理、验证勾股定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等活动,应鼓励学生从事这些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获得结论,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如在方格纸上验证。
2.注重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体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素材让学生体会这种应用如古埃及人利用结绳的方法作出直角。
3.尽可能地介绍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体现其文化价值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教学。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与验证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思想等。
第二章实数
1.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
如无理数的引入,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感受引入的必要性,初步认识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意义。
2.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
如大正方形的边长a是什么数,应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数学活动从中感受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并体会无限不循环的过程.
3. 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4. 允许和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现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平移与旋转等有关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在教学中,应以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为素材,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和主动应用图
形的有关性质。
2.提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创造性的利用与图形变换有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如风车、辘轳。
3.强调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索和交流。
4.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如学生设计一个图案。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1.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操作经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呈现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2.注重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的有机结合。
3.关注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如在研究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别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方式、结果、表述方式的多样化及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1. 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题材,呈现教学内容。
2.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
3.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如平移、旋转、轴对称间的联系。
第六章一次函数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鼓励探索方式、表述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如:学困生
3.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
如:函数与变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数与形的联系。
5. 充分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如:计重的天平、弹簧秤等。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注重学生的活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注重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
3.注意化归思想的渗透
4.对具体方法进行恰当的比较与评判。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1.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的活动。
2.注重教学素材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科学性。
3.在“议一议”等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统一性。
4.鼓励学生实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数据,注重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