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

一.名词解释1、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册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2、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4、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以数据、图形为主要形式,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等进行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全过程。

5、地籍档案统计:地籍档案统计是指以表册、数字的形式,反映地籍档案及地籍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

建立和健全地籍档案统计制度可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地籍档案和地籍档案工作情况,研究它们的规律性,以便对地籍档案实行科学管理。

6、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的坐落、面积、用途、等级、价格、权利等项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的一项制度。

7、日常地籍:日常地籍也称变更地籍,是指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8、街坊图:为了便于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利于管理调查成果资料,将整个调查城镇划分成为一些地籍街坊,统一编街坊号,并绘制成图,即为街坊图。

9、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

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

10、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11、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

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1)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3)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5)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6)为土地管理服务。

目标:2、初始土地登记形成哪些主要文件?根据《土地登记规则》规定,初始土地登记形成的主要文件有:(一)土地登记申请书;(二)土地登记收件单;(三)土地权属证明文件、资料;(四)土地登记审批表;(五)地籍图;(六)土地登记簿(卡);(七)土地证书签收簿;(八)土地归户册(卡);(九)土地登记复查申请表;(十)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十一)确权过程中形成的协议书、决定书等文件、资料。

3、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及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

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所涉及的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客体所及的土地坐落、界址、用途(地类)、等级、价格、图号、地号等。

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还包括使用期限。

4、土地统计的对象及主要任务?(1)土地统计的对象主要有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分布、土地权属及利用状况。

(2)土地统计的任务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时、准确的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加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

5、地籍档案的特点和作用?地籍档案的特点有以下7个方面:(1)地籍档案具有数量大、形式多样、保存分散的特点;(2)地籍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3)地籍档案具有跨年度、形成周期长的特点;(4)地籍档案具有动态性和现势性的特点;(5)地籍档案具有兼容性的特点;(6)地籍档案具有与资料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特点;(7)地籍档案具有越到基层数量越多工作量越大的特点。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及土地登记、统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2)查清调查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3)量算出各地类面积并汇总调查区域内的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4)编制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及设想。

7、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内容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

其中,土地调查是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果并保持其现势性的必要措施。

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本来源,而地籍档案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查考和依据。

地籍信息系统为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作环境和简捷的工作程序,从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

8 初始土地登记程序框图9、我国现行的地籍调查应包括哪些内容?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土地权属调查: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2)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10、土地权属调查的意义和内容?(1)意义: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是地籍测量的前提和基础。

鉴于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上,在权属调查明确界址点、线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权属调查对于整个地籍调查来讲是核心工作。

(2)内容: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地籍档案的作用有以下6个方面:(1)凭证作用;(2)参考和依据的作用;(3)为国土教育、宣传提供素材;(4)土地科学研究的可靠手段;(5)是土地信息储存的一种手段;(6)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

11、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及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

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所涉及的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客体所及的土地坐落、界址、用途(地类)、等级、价格、图号、地号等。

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还包括使用期限。

五.综合应用1.假定你是长安区土地局土地登记的工作人员。

该区A学校于2002年10月1日经批准,以划拨方式取得一宗地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用途为教育用地,现A学校提出土地登记申请,要求办理土地登记。

应该如何办理?在权属审核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办理土地登记需要:1)A学校应申请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申请人为A学校法人及法人代表。

2)应提交的资料:a)、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表;b)A学校法人证明、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准书;d)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e)委托代理的应提交土地登记委托及代理人身份证明等。

3) 划拨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权属审核要点:a)对申请人的审核。

要注意土地登记申请人与政府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批准的土地使用者是否一致。

b)对土地权属来源文件的饿审核。

要注意对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机关及批准权限的审核。

c)对土地用途的审核。

要注意是否与批准用途一致。

d)对宗地面积的审核。

要注意地籍调查结果是否与建设用地面积一致。

2.目前,全国正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地籍调查工作。

如果你被分配到以山地为主的某县。

请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同时说明你的主要工作步骤并简要阐述及各步的注意事项。

答题要点:(1)农村地籍主要调查的对象是城郊集体所有土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国营农场用地等。

主要调查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等,可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进行。

(2)农村地籍调查具有范围广、精度略低等特点。

(3)由于该地区山地为主,为了提高效率和精度,须采用现代调查手段。

比如采用遥感的方法等。

(4)具体实施的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各步注意事项略。

七.仔细阅读下图,论述宗地草图的内容。

同时分类说明图中数字的含义,并在图上加以表示。

如果你认为图中信息有缺失或错误也请一并说明。

答:1. 宗地草图是宗地图的一种,它是权属调查中形成用以描述宗地界址等情况的图件。

宗地草图通常包括:(1)宗地编号,土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及界址线,相连宗地编号,土地使用者名称;(2)用以确定界址点或界址线的必须的建筑物与构筑物;(3)界址边长,界址点到用以确定界址点或界址线的必须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4)土地用途;(5)指北针,概略比例尺;(6)调查员姓名,调查日期。

(7)数字含义说明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