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备课
对于教师而言,要真正做到课堂师生生命活力的张扬,课前的准
备至关重要。
只有备课预约的精彩才有课堂教学的精彩。
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在这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根据我的备课和大家交流一下:
1.备课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
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
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
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对定理的掌握应用,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
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2.备课应考虑师生双边互动式
,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如做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尝试研究它的性质。
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备课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
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因此教师精心地选择例题和学生的训练题至
关重要。
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 代表性. 思维性.特别要注意例题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一图多用。
学生的课内训练题和课外作业题,要避免大量的机械模仿性的题目;要紧扣重点,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规律的掌握,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要重视变式训练和探索性的训练,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对于课外作业可布置适量,选做题,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4.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
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摸索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备课之路。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
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
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不论哪个时期,不管哪种形式,认真备课、备好课, 这是值得每个教师追求一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