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谷原料word版

粮谷原料word版

第二章粮谷原料教学目的要求:粮食原料的营养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加工的关系。

稻谷结构、化学性质及其与加工的关系重点:大米、小麦、大豆的营养性状、品质管理等知识难点:大米、小麦品质的检测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论粮谷类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即除园艺作物外一般由农作物所提供的食物类。

一谷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一)谷类的生产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7%左右,水稻约27%,小麦22%,玉米28%。

(二)消费和流通谷类中小麦和大米主要作为主食消费。

大米主食国家: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54%。

小麦主食国家:欧洲、美洲、澳洲及部分亚洲国家。

35.5%(三)谷类的性状与成分1.构造与组织谷粒一般由稃包裹,谷粒分为胚芽、种皮、胚乳三部分。

1)胚芽:种子生命中枢,含有较高浓度的脂质、蛋白质、和矿物质。

2)种皮:含有粗纤维、灰粉和粗脂肪,起保护作用,便于谷物储藏。

3)胚乳:营养贮存细胞,主要成分是淀粉颗粒,也有蛋白质成分。

谷粒的主要可食部分是胚乳2 成分组成与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一般6%-14%,赖氨酸缺乏约70%左右,其中淀粉约占90%,一般直链淀粉占20%-25%,糯米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

还含有膳食纤维、糊精、可溶性糖约2%左右,多含在胚芽中。

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磷、钾较丰富,还含有钙、铁、锌等,主要存在于谷皮与糊粉层VB族,尤其VB1丰富,但精粮VB1较少。

胚芽中VE较丰富。

VA、VC、VD含量低。

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

限制氨基酸: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淀粉根据结构差异,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

前者由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为线性多聚糖;后者由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是具有分支的多聚糖。

普通淀粉颗粒所含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为1:3~4。

糊化:淀粉在充分加水并加热时,在50-70℃时颗粒发生不可逆膨胀,即糊化,也称作α-化。

糊化了的淀粉称为α-淀粉,与此相应的天然状态淀粉称作β-淀粉。

(三)谷类食物的特征1.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蛋白质、油脂,也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功能性生物活性成分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4.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五)谷类的保藏与卫生1.保藏:温度要求10~15℃,相对湿度70%~80%。

2.卫生:防止贮藏、流通中的霉变,有害维生物的污染及有害物质的混入,防止环境污二豆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一)豆类的生产豆类包括: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红豆、豇豆等。

(二)消费与流通做主、副食用。

我国的大豆、花生主要用作油料;其他豆类消费少。

(三)豆类的性状与成分1 性状:果实为荚果,种子由种皮、子叶和胚组成。

子叶约占种子的90%。

豆类的主要可食部分是子叶2成分豆类蛋白质是全价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豆类特有的皂角苷、单宁和卵磷脂含量丰富,一些豆类还含有丰富的黄酮、低聚糖、α-亚麻酸等生理活性成分(四)豆类的品质、规格和等级分类:蛋白质和脂肪类(大豆、花生)淀粉和蛋白质类(蚕豆、豌豆、小豆、绿豆)蔬菜类(毛豆、豆角)品质要求:无异物混入、种皮薄、粒形饱满、大小一致,含水率在14%以下。

评价的规格:每升容积重、千粒重品质管理重点: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霉变。

第二节大米一大米与水稻大米是指稻谷种子的籽粒稻谷经砻谷,去除颖壳后得到糙米,再经碾米去除部分或全部皮层得到大米。

二、生产、消费和流通(一)稻米的分类按植物学分类:粳型稻、籼型稻按加工方法:精白米、半精白米、胚芽米、预蒸谷米我国按生长期和外观分类: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一般来说,籼米米粒强度小,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饭粘度小;粳米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煮饭吸水率、膨胀率较籼米小,口感较粘;糯米煮饭粘性很大(二)世界稻米的主要品种及特征、分布共计8万份稻米资源,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籼稻,其次是粳稻。

(三)我国稻米的主要品种及分布我国共收集稻种资源7万份,主要种植早籼稻、单季籼或晚籼稻、单季粳或晚粳稻及北方粳稻。

(四)世界与我国稻米统计我国稻米消费的一般特性:①占粮食消费中的比重大。

目前,我国每年消费稻谷约2亿吨,占粮食消费量的35%左右,人均占用稻谷151公斤。

②口粮消费比重大。

目前,口粮消费占我国稻谷消费的86%,人均每年食用稻米91公斤,除西北、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以外,稻米是我国60%人口的主食,约占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65%。

③南方消费比重大。

从地区分布看,南方水稻主产区的13个省份的稻米销费量,占消费总量的90%左右。

④农村消费比重大。

我国农民历来有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稻米的习惯。

目前,在全国稻米消费总量中,农村居民消费约占80%,城市居民约占20%; 尤其在南方稻区,农村居民每年人均消费稻米高达185公斤,城市居民在87公斤左右。

三谷粒的形态和性状(一)米粒的结构水稻谷粒由颖(谷壳)和颖果(糙米)组成。

稻谷的外壳称为颖,包括外颖、内颖、护颖、颖尖(俗称芒)四部分。

外颖较内颖长而大,呈船底形,内外颖的边缘卷起成钩状,外颖朝里,内颖朝外,两者相互钩合,包住颖果.稻谷在加工过程中,经砻谷机脱壳后,内外颖便脱落,脱下的颖称为稻壳,俗称大糠或砻糠。

皮层糙米胚乳胚糊粉层:为胚乳的最外层,有1-5层细胞,与胚乳结合紧密,是由胚乳分化而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肪碾米时果皮、种皮、糊粉层一同被除去而成为米糠(二)化学性质蛋白质:胚和糊粉层含量较多。

蛋白质含量越高,则籽粒的强度越大,加工时产生的碎米也少。

脂类:稻谷中脂肪含量一般在2%左右,大部分集中在胚和皮层中。

米糠中脂肪的含量则很多,所以米糠可用于制油。

淀粉:稻谷中淀粉含量最多,一般在70%左右,大部分存在于胚乳中。

矿物质:稻谷所含矿物质大都在颖,皮层及胚中。

维生素: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稻谷的胚和皮层里,其中以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为最多。

糙米、胚芽米和白米的差异。

从营养角度讲,精白米的蛋白、脂肪和其他微量成分较少。

越是精白的大米,由于富含蛋白、脂肪的糠层部分被除去,因此含淀粉比例增大。

四稻米的品质评价(一)米的评价标准1.国家标准《稻谷》(GB1350-1999)2.国家标准《稻米蒸煮品质》(GB15682-1995)3.农业部部级标准《米质测定方法》(NY147-88)(二)稻米品质检测项目和方法1.检测项目主要有:粒形、垩白、龟纹粒、硬度、化学成分、食味、新鲜度等垩白:是胚乳淀粉细胞发育不好,细胞间有许多细小孔隙,散乱光线引起的。

它是一种不良的品质性状,是籽粒结构的一种缺陷。

表现为腹部胚乳细胞不透明发白。

垩白米在碾米过程中容易产生碎米。

龟纹粒:因干燥等原因发生裂纹的米粒,也称爆腰。

2.测定方法(1)外观品质: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等:从试样中随机取完整白米100粒测定。

可用专门仪器如:谷物轮廓仪、稻米透明度测定仪、白度计。

通常用目测法。

(2)蒸煮食用品质①糊化温度:一般用碱消法间接测定②胶稠度:常用米胶延伸法测定③表现直链淀粉含量:用碘比色法测定④淀粉粉力仪测定A.开始糊化温度(℃)B.最高黏度(BU)C.最低黏度(BU)D.50 ℃的黏度值(BU)衰落度:B-C(BU)胶凝值:D-C(BU)⑤食味推定经验公式Y=-0.1272x1-0.0939x2+0.0902x3+0.0946x4-6.595x5+2.6425式中:y:食味推定值;x1:蛋白含量(干物质); x2:最高黏度;x3:最低黏度;x4:衰落度;x5:煮饭液磺呈色度⑥食味计⑦米饭物性测定:利用流变仪测其粘弹性、凝聚性(3)营养品质:用凯氏定氮法测其蛋白质含量(4)碾磨品质:包括粗糙率、精米度、精米率和整精米率(5)新鲜度:用邻甲氧基苯酚法(6)掺入砂粒及滑石粉的鉴别五稻米的贮藏与品质管理日本黄变米事件(一)稻谷和稻米的贮藏特性稻谷和稻米的贮藏性能有较大的差别:1.稻谷的贮藏特性:稻谷有较厚的外皮,其主要成分是硅,具有一定的硬度,它对米粒起保护作用,可防止米粒受害虫、微生物的侵害和污染,能防止米粒在机械处理时受到损伤,也能减轻米粒受潮。

因此,稻谷与糙米、大米相比要好保管。

2.糙米的贮藏特性:稻谷去壳后,剩下的是糙米。

糙米有果皮和种皮的保护,有利于贮藏,而且为稻谷重量的70%~80%,贮藏糙米可节约仓容20%~30%。

因此,在日本大都是以糙米贮藏的。

贮藏中影响稻米品质劣变的因素主要有微生物、虫害及自身的生化变化等。

其中自身的生化变化是大米劣变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的贮藏方法水分:一般设定相对湿度75%温度:一般15<℃(三)品质劣变的测定邻甲氧基苯酚反应试验:米的新陈;原理:新鲜的谷物有较强的分解过氧化氢酶活性,实验时酶活越高分解过氧化氢产生的氧越多,氧可使无色的邻甲氧基苯酚变成红色的4-邻甲氧基苯酚,因此测定中所呈红色越深,表明谷物越新鲜。

六大米的利用(一)主食用1.米饭2.米粉3.大米粉(二)大米制品1.米粒制品2.大米粉制品 3.发酵制品 4.其他制品第三节小麦与小麦粉一小麦的概述二小麦的生产、消费与流通(一)小麦品种、分类植物学分类:一粒系小麦(染色体数14);二粒系小麦(染色体数28);普通系小麦(染色体数42)。

商品学分类:白色硬质小麦、白色软质小麦、红色硬质小麦、红色软质小麦、混合硬质小麦、混合软质小麦。

(二)小麦的生产产量位居全球前5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法国。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小麦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三)小麦的消费三小麦的性状与成分因为小麦的穗轴韧而不脆,脱粒时颖果很容易与颖分离,所以收获所得的小麦子粒是不带颖的裸粒。

主要由麸皮层、胚乳及胚所构成。

1.麸皮层(bran) 麸皮层共分 6 层,小麦籽粒的皮层约占籽粒的 6%~7%。

第一层为表皮层;第二层是外果皮层;第三层是内果皮层。

以上三层总称果皮,是小麦的外皮,在磨粉时较易被除去,果皮的灰分含量为 1.8%~2.2%。

第四层为种皮,质地很薄,与第五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包括小麦有色体的大部分,又称为色素层;第五层称胚珠层;第六层是糊粉层,细胞较大,灰分含量很高,体积约占麸皮总量的 1/3。

小麦的麸皮主要由木质纤维和易溶性蛋白质组成。

麸皮外面的 2 层含粗纤维较多,营养少,难以消化。

中层(包括内果皮和种皮)的纤维较少,色素成分较多。

内层(包括胚珠层和糊粉层)的纤维最少,蛋白质最多,但灰分含量最高。

各种小麦麸皮的厚薄不同,对出粉率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