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一、填空
⒈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⒉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⒊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有:简化,组合化,,通用化,统一化。
⒋国外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
⒌贯穿于食品质量管理的始终。
⒍是标准的核心部分。
⒎我国的国家标准是由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
⒏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
⒐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并由批准、发布的标准。
⒑标准编写应符合的要求。
答案:1.最佳秩序。
2.实际的或潜在的。
3.系列化。
4.国际区域性标准。
5.标准化活动。
6.技术要求。
7.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8.GB/T。
9.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
10.GB/T 1.1
二、单项选择
⒈标准的本质在于()。
A、统一
B、扩大
C、要求
D、管理
⒉下列哪项不属于食品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
A、法律依据
B、科学技术依据
C、有关国际组织的规定
D、质量依据
⒊标准按照标准约束性可为强制性标准和()。
A、基础标准
B、管理标准
C、推荐性标准
D、技术标准
⒋下列各项,()不属于标准的概述性要素。
A、封面
B、要求
C、目次
D、前言
⒌下列各项,()属于标准的补充要素。
A、符号和缩略语
B、引用标准
C、引言
D、脚注
⒍标准体系表不包括()。
A、民间标准体系表
B、各行业标准体系表
C、地方标准体系表
D、企业标准体系表
⒎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微生物指标()?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细菌种类
D、致病菌
⒏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A、标准总体水平偏低
B、标准之间相协调
C、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好
D、有良好的操作规范
⒐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照()执行。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欧盟标准
D、合同的约定
⒑标准质量的评价要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A、标准的适用性
B、标准的实用性
C、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D、标准编写的规范性
答案:1.A 2.D 3.C 4.B 5.D 6.A 7.C 8.A 9.D 10.B
三、判断
⒈标准化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
⒉标准与质量在循环中相互推动共同提高。
()
⒊标准按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
⒋标准按性质分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
⒌标准编写的规范性是评价标准质量的首要因素。
()
⒍目前,所制定的标准的水平仍以“国际先进”、“国际一般”和“国内先进”来评价。
()
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实现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
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可以生产、销售和进口。
()
⒐标准化与食品质量管理都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管理的交汇点。
()
⒑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体系基本协调一致,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标准体系。
()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
⒈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案:⑴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标准产生的基础;
⑵标准需要经过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
⑶标准文件有一套制定、颁发程序和固定的书写格式;
⑷标准的本质是对重复性事物的统一;
⑸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等级;
⑹标准按不同的标志分为不同的种类。
⒉标准化的概念的内涵包括什么?
答案:⑴标准化对象是需要进行标准化的实体;
⑵标准化领域是一类相关标准化对象的群体;
⑶标准化的内容是使标准化对象达到标准化状态的全部活动及其过程;
⑷标准化的本质是统一;
⑸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
⒊什么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答案: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指以系统科学和标准化原理为指导,按照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的原则和方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即“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中的食品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键要素及其控制所涉及的全部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系统、科学、合理且可行的有机整体。
⒋食品质量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⑴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性;⑵国家管理食品行业的依据;⑶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⑷促进生产,推动贸易。
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的目的及意义是什么?
答案:⑴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⑵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提高国家食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实现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⑷食品安全保证体系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
五、论述
⒈试述标准制定的要素。
答案:所有的标准均应具备以下要素:①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
②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现出充分协商的一致性。
③标准的内容涉及的是技术。
④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⑤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加强管理、发展贸易、扩大交流。
⑥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室谋求利益的共同性。
⑦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通过社会和企业自愿实施,体现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⑧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
⑨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
⑩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⒉试述标准的贯彻实施。
答案:标准的贯彻实施大致上可以分为计划、准备、实施、检查验收、总结5个程序。
①计划:在标准实施之前,企业、单位应制定出“实施标准的工作计划”或“方案”。
②准备:贯彻标准的准备工作一般有四个方面,即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宣传讲解,提高认识;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充分做好物资供应。
③实施:就是把包装应用于生产时间中去,实施标准有完全实施,引用,选用,补充,配套提高等方式。
④检查验收:应包括实施阶段的全过程,通过检查验收,找出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继续贯彻实施标准,如此反复,可以促进标准的全面贯彻。
⑤总结:包括技术上和贯彻方法上的总结及各种文件、资料的归类、整理、立卷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