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贡市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自贡市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自贡市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9高二下·云南会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①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②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今年我国东北地区也是五风十雨,气候出现了异常,恶劣的天气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③今天,你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了吗?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已经风起云涌,晒出自己的“光盘”的倡议得到了很多人响应。

④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公安干警周密部署,全警动员,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⑤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车手,都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感到百无聊赖,不能离开车检大厅的他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排遣无聊。

⑥从查处的典型案件来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涉案金额动辄成百上千万,个别甚至近亿元,已经到了毫无顾忌、为所欲为的地步。

A . ①⑤⑥B . ②④⑤C . ①④⑥D . ②③④2. (2分)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赤壁》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戏中的俊男美女自然是争夺眼球的法宝,但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那涵盖在内的国人挥之不去的“赤壁情结”。

①星移斗转,岁月飞逝②在烽火硝烟的三国年代,赤壁是奠定魏蜀吴鼎立之势的“武赤壁”③神州文武两赤壁,至今仍令人神往流连④君不知赤壁也还分“文武”一说⑤在云淡风清的北宋,赤壁则是旷世文豪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文赤壁”A . ④①③②⑤B . ①③④②⑤C . ④②⑤①③D . ④①②⑤③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成长的乡间,几乎人人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

,。

,仿佛它的种子早已填满了大地之腹,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最佳时间里萌芽破土而出。

①苦艾在乡间几乎被人们视而不见,或者见了之后,时常嫌其与庄稼、蔬菜争抢肥力和空间,便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②但苦艾并不因此而在乡村显得珍贵起来,更多的时候,它和乡间农人一样,显得普通而卑微③可以说,在乡间苦艾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是闲置的土地,它就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挤占④无论在田边、地头、路旁和屋舍周遭,都有苦艾繁茂生长的影子⑤不过,对于苦艾来说,你任其生长也好,你限制其生长也罢,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即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⑥苦艾与人的亲和力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彰显A . ②③④①⑤⑥B . ⑥②④③①⑤C . ②④③⑥①⑤D . ④③②⑥①⑤4. (2分)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A . 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B .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既是伟大的成功者又是平凡的幸福者。

C .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D . 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到底是伟大的成功者还是平凡的幸福者。

5. (2分)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恍若一场梦境。

①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②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③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④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A . ④①②③B . ③④②①C . ①④②③D . ③②①④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 (2020高一下·临沂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①,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②;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③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④;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选自《礼记》)注释:①齐难(zhāi nán):庄重恭敬的意思。

②和:舒适。

③沮:恐吓。

④干橹:盾牌。

(二)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选自《孔子家语》)(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爱其死以有待也爱:吝惜B . 儒有委之以货财委:推托C . 子贡以所赍货赍:携带D . 穷改节乎节:操守(2)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A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B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C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D .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4)根据材料(二),完成以下题目。

①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

②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7. (8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下列对于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 诗人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

“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 颔联由近到远、自下而上,有层次地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C . 颈联虚实结合,用对比衬托手法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和很多芍药,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春天就可以欣赏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D . 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

E . 尾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感到闲适愉悦。

但是想到“堆案无余地”,一种苦闷之情油然而生。

(2)联系全诗,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开颜”的原因。

四、默写 (共1题;共1分)8. (1分) 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9. (18分)(2018·云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次背娘刘俊奇第一次背娘,是十多年前一个秋初。

那一年我53岁,娘72岁。

那些日子一直阴雨连绵。

每到这个季节,娘的膝关节病便会复发,于是便给娘去电话。

电话的那端,娘全无了往日的欢欣,声音沉闷而又有些迟疑。

娘说,你要是不忙,就回来带我去医院看看也好……我的心里一阵恐慌。

娘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像今天这样主动提出让我回去,还是第一次。

我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三百多公里,从济南赶到沂蒙山老家。

一路上忧心如焚,娘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父亲去世时,娘才33岁,我最小的妹妹刚刚出生三个月。

为了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长大,尽早还清为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娘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

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半夜又要爬起来,为生产队推磨、做豆腐,这样每天便可以记两个劳动力的工分,而她每天的睡眠,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

那时候,我们那里每天的工分价值1毛多钱,娘却经常一天可以挣3毛钱的工分。

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

我大伯则慨叹,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磨去半截了啊!时光磨走了岁月,却磨不走娘的意志力。

那时候,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不能让人家笑话你们是没有爹的孩子。

为了这个承诺,娘吃的苦、流的汗,娘经受的委屈和磨难,难以用文字描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农活有许多靠肩挑人抬:挑土挑水挑肥挑庄稼,有多少人被压弯了腰,那时候农村驼背的人比比皆是。

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80斤,看似柔弱的娘,却有着一副压不垮的腰板。

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娘不知道用坏了多少钩担、扁担、筐与水桶,而娘的腰板却一直挺着。

那时候种花生、种玉米、栽地瓜,全部要靠人工挑水。

娘说,那时候她一天最多挑过七十多担水,膝关节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我曾经到省市多家医院为娘看病,医生说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曾经瘦小的娘,有着一个宽阔而又温暖的背。

儿时,娘的背是我们兄妹最温暖的家。

多少次,压弯了娘的腰,娘却舍不得把背上的儿女放在劳作的地头上,娘担心蚂蚁、虫子爬上孩子的脸……多少次,熟睡中尿湿了娘的背,娘顾不上擦一擦,却急忙看看孩子的衣裤是否湿了不舒服。

多少个雨雪天,爬下娘的背钻进娘的怀,娘用单薄的身体为我们遮风避雨。

我是娘的第一个孩子,娘对我的疼爱和付出,可想而知。

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我背着娘楼上楼下看门诊,拍X片,做各种检查,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