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Electrical Properties & Therm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本章内容
内容 聚合物的介电性能 聚合物的导电性 聚合物的热学性能 Cont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Polym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erm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9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2、介电损耗 定义: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消耗一部分电能,转化 为热能,使电介质发热,称为介电损耗 产生原因:(1)电导损耗,电介质中含有的微量导电载流 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导电流,使一部分电能转变 为热能。(2)松弛损耗,取向极化时,一部分电能损耗 于克服介质的粘滞阻力转为热能

11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介电损耗为介电损耗角的正切值:
0 1 2 2
,

,,
( 0 ) 1 2 2
tgδ=ε ” /ε ’ 其中,ε0为静介电常数 ε∞为光频时介电常数
12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导电性能: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导电能力。

2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6.1.1聚合物的介电性能 1、高分子的极化 非极性共价键:电子云中心与成键原子中心重合 极性共价键:电子云中心与成键原子中心不重合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偶极距μ:两个电荷中心距离l和电荷q的乘积,表示极性 的强弱,偶极距具有加和性 μ=q×l 非极性分子μ为0,极性分子μ大于0
8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聚合物极性的分类(按偶极距大小分): ε2.0-2.3,为非极性聚合物 ε2.3-3.0,为弱极性聚合物 Ε3.0-4.0,为中极性聚合物 ε4.0-7.0,为强极性聚合物 ε10.0以下的聚合物为一般绝缘体。 ε2.0-2.8的聚合物为优良绝缘体,如:聚乙烯、聚四氟乙 烯、天然橡胶
14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5)增塑剂 增塑剂使聚合物粘度下降,使取向极化容易,加增塑剂与 升高温度有相同作用。 6)杂质 极性杂质或导电杂质使电导电流增大,极化率增大,介电 损耗增大。如:水
15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3、聚合物的介电击穿 介电击穿现象:在强电场中,随电压升高,dU/dI减小, 电流比电压增加得更快,当dU/dI=0,即电压不变,电流 继续增大,材料突然从介电状态变为导电状态,有时伴随 物理破坏 dU/dI=0时的电压Ub称为击穿电压
5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非极性分子存在: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 另外,还有界面极化 界面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非均相电介质中电子或离子 在界面处堆集的现象 电介质的极化程度取决于:外电场强度、电介质的组成、 结构 介电常数:电介质极化程度的量度 极化程度越大,介电常数越大,绝缘性能越差,它可表征 电介质储存电能的能力
25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频率很低,ω 0,所有极化完全跟得上电场的变化, 介电 常数达最大值,即ε ’ ε0,介电损耗最小, 即ε ” 0, tgδ 0 频率很高,ω ∞,取向极化完全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不 能发生,只发生变形极化,介电常数很小, 即ε ’ ε∞,介电损耗也小,即ε ” 0, tgδ 0 频率在中间区域,取向极化跟不大上电场变化,介电常数 下降,出现介电损耗,当ωτ=1时,介电损耗达极大值。
23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聚合物耐热性能评价:1)物理性能(力学、电学、光学等 性能);2)热稳定性(研究方法TGA、DSC、MS-DSCTGA联用)
6.2.2 聚合物的耐热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Tg、Tm、Tf、Td—分子运动—聚合物结构 结构因素: 1)提高刚性 主链引入芳香环或芳杂环 2)提高结晶度 定向聚合提高规整度、极性 3)交联 耐热性和力学性能提高

7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3)玻璃态,链段运动被冻结,极性基团取向运动困难,对 聚合物介电常数贡献小;高弹态,链段运动被解冻,极性 基团取向运动较容易,对聚合物介电常数贡献大; 4)分子对称性越高,介电常数越小 5)交联使极性基团活动困难,介电常数下降 6)拉伸降低极性基团活动性,使介电常数下降 7)支化提高极性基团活动性,使介电常数升高
3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分子或某些基团中电荷分 布发生相应变化。 极化分为: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偶极极化(取向极化) 电子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各原子的价电子云发 生相对分子骨架的移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的位置发生 变化 特点:电子云移动很小,极化时间极短 原子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骨架发生变形,使分子 中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


介电强度 Eb =Ub/h 其中,h为材料厚度
16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4、聚合物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任二固体,只要其内部结构中电荷载体分布不 同,相互接触或摩擦时,它们各自表面就会发生电荷再分 配,重新分离后,每一固体都会带比接触前过量的正(或 负)的电荷现象 静电的危害: 1)使材料相互排斥或吸引,给一些工艺带来很大困难,如 :聚丙烯腈纤维因摩擦产生的静电会使纺丝、拉伸、加捻 、织布各道工序难以正常进行
1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6.1聚合物的电学性能
电学性能:在外电场作用下的行为,包括:介电性能;导 电性能;电击穿和表面静电现象。

介电性能:在交流电场中的电能的储存和损耗。聚合物绝 缘材料和电容器的重要性能指标。

介电性能反映在交流电场中的偶极运动,与聚合物结构和 分子运动密切相关。可用于力学松弛研究。
6.2 聚合物的热学性能
6.2.1 聚合物的耐热性 升温:聚合物物理变化(软化、熔融)、化学变化(降解 、分解、氧化、交联等等) 聚合物耐热性:聚合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热变形性和热稳定 性 耐热聚合物:1)软化点、熔点高,并保持材料的刚性和强 度,在外力作用下,蠕变慢,保持尺寸稳定性;2)高温 下不发生热分解等 耐热聚合物加工性较差
19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材料导电性:材料内部存在传递电流的自由电荷/载流子, 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在材料内作定向流动,形成电流 。 导电性与载流子数量和运动速度有关。聚合物中有电子电 导、离子电导
20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影响聚合物导电性的因素: 1)结构 饱和的非极性聚合物有很好的绝缘性,极性聚合物的绝缘 性次之,带共轭双键的聚合物,由于π电子的离域性,有 大量的电子载流子,这类聚合物电导率大大提高,为高分 子半导体材料。 2)电子转移络合物,自由基-离子化合物, D+A D+ A 其中,D为电子给予体,A为电子接受体 将这些化合物与高分子接在一起,可得电导性好的聚合物

21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3)有机金属化合物 将金属原子引入聚合物主链,使聚合物电子电导增加 4)分子量 对电子电导,分子量增大,电导率提高;对离子电导,分 子量减小,电导率提高 5)杂质 使电导率提高 6)温度 温度升高,使电导率提高
22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24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6.2.3 耐热聚合物的结构 提高主链的化学键能,这些聚合物或力学性能、加工性能 差,或水解稳定性差,工业化的不多 在主链上引入芳香环或芳杂环 如:聚苯、聚酰亚胺 引入甲基取代基等有机基团或在主链环间引入N、O、S原 子或柔性基团,兼顾加工性 聚有机硅氧烷(有机硅)、聚有机金属硅氧烷(耐热性更 好,机械性能差,可用作耐热涂料) 含氟聚合物(键能高、分子间排列紧密,作用力大)
4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特点:极化很小,约为电子极化的十分之一,极化时间比 电子极化长 电子极化、原子极化统称为:位移极化或变形极化,产生 的偶极距为诱导偶极距 偶极极化(取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永久偶极 距的极性分子沿外电场方向取向的现象 特点:极化时间比位移极化长,外电场越强,极性分子取 向程度越大,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对极性分子的取向干 扰越大,取向程度越小
17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2)影响产品质量
3)高压静电可能危及人和设备安全。如:造成易燃物品爆 燃。


静电的消除 加入抗静电剂以提高材料表面的电导率,使材料迅速放电 防止静电的积聚
静电的利用 静电复印、静电涂敷


18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6.1.2 聚合物的导电性 表面电阻率ρs:试样单位正方形表面两刀形电极之间的电 阻 ρs=Rs(l/b) 其中,Rs为试样表面电阻,l为电极长度;b为两电极之间 距离 体积电阻率ρv:试样单位厚度和单位面积的电阻 ρv=Rv(S/h) 其中,Rv为试样体积电阻;S为电极面积;h为试样厚度
13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3)温度 一定频率下,温度很低,聚合物粘度很大,极化过程太慢 ,甚至取向极化完全跟不上电场变化, 故ε ’, ε ”都小;温度升高,聚合物粘度减小,偶极 取向跟不大上电场变化, ε ’, ε ”都增大;温度升至 足够高,偶极取向完全跟得上电场变化, ε ’增至最大, ε ”变为很小。 4)电压 电压上升,极化程度增加,电导电流增大,使介电损 耗 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