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孔子学院”为什么会遍布全球?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普世 价值。
“和”: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同文明之 间“和谐”的价值观
“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 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可矫正工业文明 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和困境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尖锐对立:资源枯竭、生态危机
“君权神授”,“天人合 3、缓和阶级矛一盾”的需要——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4、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 德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 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 于它
例4(2010年宁夏)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 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例5(2010年上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 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 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①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弊端,如技术进 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问题,人类文明和 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需要道德约束和教 育
②孔子倡导 “仁”的观念、“中庸”之道、重德教化等 人文关怀思想;
材料四:以圣人“孔子”为名,作为为传播中国文 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的“孔子学院” , 从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 挂牌以来,全球已经建成了122所孔子学院,遍布美 洲、欧洲、中东以至非洲、包括韩国、日本、美国、 澳洲、瑞典和英国等29个国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 广泛欢迎。
专题三│ 重点要点探究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任人唯贤,反映了战 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反对战争,要求平等,渴望 社会安定、公平的社会秩序。
(3)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 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 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他们都是代表 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反映了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 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其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 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因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 推崇。
专题三│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广东卷] “夫仁政,必自经界 (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
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C为( )
一、高考踪迹探寻:
例1:(2009山东) (节选)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
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
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
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专题三│ 重点要点探究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
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
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
A.法家 C.道家
B.儒家
A D.墨家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政治:仁政;重民(民贵君轻) 哲学:性善论;养浩然之气
成为大宗
政治:礼法并施,以礼为主;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 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 春秋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实 行仁政) 提出三纲五常
正统思想
(二)、儒学发展演变以及规律
时代
人物
思想
发展阶段
魏晋南 北朝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并立。
例2(2010年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 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 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例3(2009年安徽)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 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 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D
D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地位:取得独尊的正统地位,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 为汉武帝后的官方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内容:糅合阴阳五行说和法家思想;增加了“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理论和“大一统” 的思想 3、源流:既继承先秦儒学的“礼”“仁”“仁政”“民 本”等思想,又与时俱进。 4、影响:儒学垄断教育,儒学、教育、仕途连为一体; 儒学之士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儒家思想成为 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
理是万物的本源(理实质是儒 程颐程颢朱熹 家的伦理道德) (程朱理学) 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价值观:存天理,灭人欲
陆:心是本源,心即理;发明 陆九渊王守仁 本心求理 (陆王心学) 王: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
良知
理学新儒 学阶段
明清之 际
三大思想家
经世致用、重民
批判继承 发展
探究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 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 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 的与物质的世界。”
专题三│ 重点要点探究
(3)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 展,对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益,而且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对 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 遗产。尤其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和“和谐”思想,更是 被世界人民景仰和推崇。
2.诸子百家思想的特征 (1)春秋时期的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表现了 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2)孔子思想主张是“仁”“克己复礼”,缓和矛盾,维护 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反映了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奴隶主贵族为 挽救统治而发表的主张。
请回答: (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 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为政以德”,对伏尔泰等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材料三:近年来,韩国的影视剧大量涌入中国, 风靡一时,形成所谓“韩流”。一些青少年摹仿 韩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成为“哈韩”一族。而 从部分韩国影视剧中,我们却能十分清晰地看到 中国传统文化对韩国的影响。高丽大学《韩国民 俗大观》指出:“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也占 有绝对的比重。……韩国人所具备的纯韩国人式 的性格、思考方式、行为规范仍以此为准绳,儒 教至今仍深深扎根于我们社会的基层。
专题三│ 专题备考引擎
备考策略 (1)以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为主线,梳理儒家思想形成、发 展演变的历程,把握儒学发展演变历程中代表思想家的主张 及影响,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儒学主流思 想的演变阶段的特征和影响,理解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与 思想文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评价儒学发展演变所反 映的时代特征和影响;将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在具体的历史 背景下分析评价。 (2)按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梳理古 代科技发展的成就,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认识中 国四大发明等科技对世界的贡献。 (3)梳理中国古代文学书画艺术发展的脉络和不同时代文 学艺术的不同特征。注意一定时期作品所体现的时代背景, 深刻理解“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熟
。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
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
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答案: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积极 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 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三教合流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二)、儒学发展演变以及规律
时代 春秋 战国
西汉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 舒
思想
发展阶段
政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儒学创立 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历史上中国儒家思想(儒学)对韩国(或答东亚国家)产 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材料二: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 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回答: 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 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与科技文化
专题三│ 考点综述
考点综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和影 响及科技文学艺术等。诸子百家思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古代科技、绘画艺术是高考命题 考查的重点。
专题三│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1)从内容和题型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异同、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及儒学地位变化、四大发明的影响、书 画艺术的成就与特征等仍可能是2012年高考命题核心考点;主流思 想命题仍然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科技文化命题以选择题为主。 (2)从命题角度看,命题可能从传统文化代表人物角度考查其主 张、成就及影响,考查传统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文化现象的理解; 还可能将古代科技、文学、艺术与时代政治、经济之间关系联系起 来综合命题考查。 (3)从关注社会现实热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角度看,综合考 查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特别是儒学中优秀合理的成份,如和谐理 念、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以德治国以及伦理道德中的仁义诚信 等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