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册——动物的驯化

第十二册——动物的驯化

动物的驯化一、课文说明本课继《动物的进化》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驯化。

动物的进化主要是自然选择,动物的驯化主要是人工选择,这两种选择促进了动物界的变化。

本课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比较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野兽驯化为家畜。

这部分内容分为五层:1.讲解什么是家畜。

课文以举例的方法,说明猪、马、牛、羊是家畜。

(此外,骆驼、家兔、狗等也是家畜。

)2.讲解家畜的祖先都是野兽,然后提出问题:野兽是怎样变成家畜的?3.讲解人们将野猪驯化为家猪的经过,以及家猪与野猪在形态、性情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知道野猪的驯化主要是人的长期喂养和一代一代的选择,使野猪朝着人所期望的方向(肉多、温驯)变化的结果。

4.在以上事实的基础上,讲解“驯化”的概念:把野生动物培育成家养动物的过程,叫做动物的驯化。

野生动物的驯化,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

5.启发学生根据野猪的驯化过程,参照课文中的插图,推想野马是怎样驯化为家马的。

野马与家马在外部形态方面变化不大,主要是性情的变化。

野马性凶猛,家马比较温驯,会拉车,让人骑,并能听懂各种口令。

通过以上推想,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鸟驯化为家禽。

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1.讲解什么是家禽。

课文以举例的方法,讲解鸡、鸭、鹅都是家禽,并告诉学生家禽是由野鸟驯化来的。

2.比较家鸡和原鸡、家鸭和野鸭有什么相同,并思考原因。

家鸡和原鸡、家鸭和野鸭的外部形态很相似,尤其头部的形态基本相同。

这说明家鸡、家鸭可能分别是由原鸡、野鸭进化来的。

3.比较家鸡和原鸡、家鸭和野鸭有什么不同,并思考原因。

家鸡、家鸭的身体比较大、肉多,飞羽不发达,尾羽比较短,飞行能力比较差;原鸡、野鸭的身体比较小、肉少,飞羽发达,尾羽比较长,飞行能力比较强。

所以会有这些不同,也是由于被人长期驯化的结果。

人总是选择那些体大肉多(或下蛋多)的品种进行繁殖;在人们长期喂养中,原鸡和野鸭的活动范围很小,飞行能力逐渐退化,飞羽也变得短了。

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驯化的含义,并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第三部分讲解驯化野生动物的经济意义和在保护大自然方面的意义,以及我国在驯化野生动物方面的成果。

课文插图是人工养鹿。

二、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野生动物是怎样被驯化为家畜家禽的。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比较野生动物与驯化后的家畜、家禽有什么不同)和推理能力(从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推想野马、原鸡、野鸭的驯化过程)。

3.通过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禽家畜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动物界是变化的,人不仅能利用自然还能改造自然。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野猪的驯化、野马的驯化、原鸡与家鸡、野鸭与家鸭、人工饲养鹿。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1)自然界的动物是从哪里来的?(进化的结果)(2)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环境的变化)2.谈话:动物的种类很多,按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一类是人工饲养的。

想一想,人工饲养的有哪些动物?3.讲解:在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统称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可以称作家养动物。

家养的动物也有不同。

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饲养,它们的形态、习性与野生的同种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例如人工饲养的鲤鱼、青蛙等。

有的多年来世世代代由人工饲养,在自然界里找不到与它们形态、习性完全相同的野生动物,例如猪、羊、马、牛、狗、家兔、鸡、鸭、鹅等;其中猪、羊、马、牛、狗等哺乳类叫做家畜,鸡、鸭、鹅等鸟类叫做家禽。

家畜、家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野兽驯化为家畜(1)讲述:我们先来了解家畜是从哪里来的,例如饲养得很普遍的猪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养的猪确切说叫做家猪(出示家猪图)。

自然界里原本没有家猪,只有野猪(出示野猪图)。

(2)观察:家猪与野猪的样子有什么不同?(3)谈话:野猪生活在什么地方?它的性情怎样?(4)讲述:远古时代,人类靠采集和打猎生活,野猪就是当时猎捕的野兽之一。

起初,由于打猎的工具很落后,多是木棒、石块等,捉到的野猪很少,人们经常饿肚子。

后来,随着打猎工具的进步,有了长矛、弓箭等武器,捉到的野猪越来越多,一时吃不完,就把活着的小野猪养在用木头或石块围成的圈里(出示原始人饲养野猪图),供给它们食物,让它们继续活着,留作以后缺少食物时再吃。

另外,还可以让它们长大后繁殖小野猪,不必再冒着危险到森林里去捕捉。

就这样,野猪被人们一代代地饲养起来。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野猪不能到处乱跑,只能在圈里活动;人供给它们充足的食物,不需要它们自己去捕食。

时间久了,它们的性情和形态都有所变化,例如变得比较肥了,不像以前那么凶猛了。

另外,人们发现生下来的小野猪,在形态和性情方面与它们的双亲关系很大,因此,人们根据需要,总是选择那些性情比较温驯、体肥肉多的野猪繁殖后代。

这样,经过人工饲养和世世代代的挑选,饲养的野猪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它们凶猛的性情被驯服了;另外,它们身体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牙齿变短了,腰变长了,臀变圆了,腿变粗了。

总之,与它们的祖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由体瘦肉少、性情凶猛的野猪,变成了体肥肉多、性情温驯的家猪。

(5)提问:①现在你知道家猪是由什么动物变来的?②野猪为什么能变成家猪?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工饲养和人的选择。

)(6)讲解:像上面所讲的那样,按照人的需要,经过多年的驯养和选择,将野猪培育成家猪的过程,叫做驯化。

所以,我们可以说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

(7)讨论:①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那么马呢?(出示野马驯化图。

)②野马与家马有什么不同?③根据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推想家马是怎样驯化来的?④根据家猪与家马的由来,你有什么进一步想法?(启发学生推想所有家畜的由来。

)(8)教师小结:家畜的祖先都是野兽,都是根据人的需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驯化而来的。

2.指导学生认识野鸟驯化为家禽(1)讨论:①我们已经知道家畜是由野兽驯化来的。

那么家禽可能是怎么来的?②常见的家禽有什么?你认为它们可能是由什么鸟驯化来的。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原鸡与家鸡、野鸭与家鸭。

(3)观察:①家鸡与原鸡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②家鸭与野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4)讨论:①家鸡与原鸡的形态有很多相似之处,家鸭与野鸭的形态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什么?(原鸡可能是家鸡的祖先,野鸭可能是家鸭的祖先。

)②家鸡与原鸡的不同、家鸭与野鸭的不同,可能是怎么形成的?(启发学生推想原鸡、野鸭在人工饲养、人工选择中的变化过程。

)(5)教师小结:家鸡、家鸭确实分别是由原鸡、野鸭驯化而来的,其他的家禽也都是由野鸟驯化来的。

在人工驯化过程中,它们只能生活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又有充足的食物,不可能也不需要到处飞翔,一代代总是这样,时间久了,它们的飞翔能力就差了,飞羽也没有祖先那么发达了。

另外,在人工驯化过程中,人们总是选择那些肉多、下蛋多的原鸡或野鸭繁殖后代,一代代总是这样,时间久了,原鸡与野鸭的体形、性情都发生了变化,与它们的祖先有了很大的不同,而成为驯服的家鸡与家鸭。

3.指导学生认识驯化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我国在驯化野生动物方面的成果(1)讨论:①人工驯化野生动物有什么好处?②除了常见的家禽、家畜外,你知道现在人们还驯养哪些动物?(2)讲解:野生动物能为我们提供肉、皮、毛、药材等多种物品,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如果只靠狩猎的方法,不仅不能满足需要,还会带来破坏大自然的结果。

因此,人工驯养野生动物的方法是一种既有经济价值又能保护大自然的好方法。

现在,人们正在努力研究:哪些经济价值大的野生动物可以饲养,怎样饲养等。

例如,人们每年需要大量的鹿茸、麝香等药材,还需要大量的貂皮做皮大衣。

过去,多是靠杀鹿取茸,杀麝取香,捕杀野貂取皮毛。

现在,我国人工饲养鹿、麝、貂已经成功,可以不必杀鹿取茸、杀麝取香、杀野貂取皮毛了。

总之,人工驯养野生动物是既能保护大自然又有很大经济价值的活动,今后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动物的驯化的知识。

2.提问:(1)家禽、家畜分别是由什么动物驯化来的?(2)野生动物变为家禽、家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3)现在开始驯养的一些野生动物,过很多年之后,可能会有什么变化?(4)通过学习《动物的进化》和《动物的驯化》这两课你知道了什么?(动物界是变化的吗?促进动物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布置作业查阅、询问:稻、麦、玉米等农作物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吗?它们是怎么来的?(这些农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的培育而成的。

)五、参考资料1.驯化人类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叫做驯化。

一般的方法是:在野生生物引种后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一代代地进行选择,促使其生存条件及其遗传性向着人类所需要的方向改变,从而导致新品种的形成。

在畜牧业上,驯化分为两个阶段:(1)驯养阶段,多是驯养小动物,因其易养、易驯服;(2)狭义的驯化阶段,通过生活条件的改变和长期的人工选择,使野生动物变为家养动物。

2.自然选择生物界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做自然选择。

生物在自然条件影响下会发生变异,有利于生存的变异逐代累积加强,会形成适应新的自然条件的新种;不利于生存的变异逐渐被淘汰。

生物进化主要是通过自然选择发生的。

3.人工选择通过人类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野生动、植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发生变异,经人类长期的选择,使变异累积加强,形成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或形成新类型、新品种)。

4.原鸡原鸡是家鸡的远祖。

雄鸟体长60厘米,肉冠不大,头、颈具尖狭长羽,前面深红,后面金黄。

体羽多数黑色,具光泽,尾羽很长。

雌鸟形小、尾短,上体羽色大都暗褐而缀以斑纹。

栖息山林中,吃植物的种子、昆虫的幼虫等。

5.野鸭野鸭广义指鸭科的多种鸟类,狭义指绿头鸭。

绿头鸭是家鸭的远祖。

体长约60厘米,雄鸟头和颈绿色,颈下有一白环。

尾羽大部分白色。

雌鸟体黄褐色,并缀有暗褐色斑点。

栖息河湖芦苇丛中,食植物及贝类、甲壳类小动物。

在我国北方繁殖,在长江流域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越冬。

6.野猪野猪是家猪的远祖。

体长约1.2米,高约60厘米,体表疏生刚毛,黑褐色。

犬齿极发达,雄性成巨牙状,在上颌向外上方生长。

吻部较家猪长,这与掘食习性有关。

性凶暴。

通常夜出掘食农作物,有时袭击家猪或野兔等,是农业害兽。

7.野马野马是家马的远祖。

体形似家马,体长2米,高可达1.5米,蹄宽、耳短小;毛棕色,鬃短而直,不垂于颈的两侧,尾有长毛。

栖于荒漠草原地带,群居,性凶野。

六、课后小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