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实验流行病学
100%
保护率 (protective rate,PR)
保护率
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 实验组发病(或死亡)率 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
100%
PR95%可信限 PR 1.96 1 P2Q2 p22 P1Q1 100%
P12
n2
P14 n1
n1、n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人数 P1、P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发病率;Q1=1- P1,Q2=1- P2
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均是以自然人群人作为研究 对象、在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干预研究,但前者接 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后者接受干预措 施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 人群。
第五节 现场试验与社区试验
目的 (用途)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病因或危险因素评估 评价卫生服务措施质量 评价公共卫生策略
对照 组发 生率
N [Z
2 p(1 p) Z p1(1 p1) p2 (1 p2 ) ]2 ( p1 p2 )2
为1p-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
试验组发生率
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连续变量样本量
为1-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
N 2(Z a Z ) 2 2
d2
估计的 标准差
1.意向性分析(ITT)指所有病人被随机分入 RCT中任意一组,不管他们是否完成试验,或者 是否真正接受了该组治疗,都保留在原组进行结 果分析。即比较①组+②组和③组+④组。它反 映了干预措施的效果。如干预措施确实有效,该 种分析往往会低估其效果。
2.依从性分析,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P)是比较 ①组和③组,而不计②组和④组。它只对实验依 从的人进行分析。能反映试验药物的生物效应, 但由于剔除了不依从者,可能高估干预的效果。
-选择在实验结束时两组发生率可能获得显著性检验具 有差异时所需要的最小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
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第I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
第II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
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失访率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样本量计算
α水平相 应的标 准正态
差
(p1+p2) /2
第 六 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最好方法
概述
2、定义 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 制的干预给予实验人群组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 群的结局,以判定干预效果的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目标 人群
样本
实验组 (干预措施)
随
机
随访观察
分
组
对照组 (对照措施)
有效率(effective rate)
有效率
治疗有效例数 治疗的总例数
100%
治愈率(cure rate)
治愈率
治愈人数 治疗人数
100%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病死率
因某病死亡人数 某病受治疗人数
100%
生存率(survival rate)
N年生存率
N年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有效率 痊愈率 病死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生存率 保护率 保护指数发病率 抗体阳性率
绝对危险降低(ARR) 相对危险降低(RRR) 需治疗人数(NNT=1/ARR)
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伦理道德问题
伦理道德委员会 知情同意
可行性-预实验 随机化分组与均衡性-样本量有关 报告研究结果
第六节 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结局+ 结结局局事件-不发生
结局事件发生
结局+ 结局结事局件-不发生
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
第一节 概 述
4、基本特点
随机 干预 对照 前瞻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 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前瞻性研究
概述
5、用途
确证因果关系 评价防治效果 评价保健措施
3.接受干预措施分析:是比较①组+④组和②组 +③组。它只对接受了干预措施者进行分析。但 此种情况下比较的对象非随机分组。
三、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1.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 2.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主要评价指标
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 IE)
抗体阳性率
效果指数
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 实验组发病(或死亡)率
抗体阳性率
抗体阳性人数 检查总人数
100%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发生不良事件病例数 可供评价不良事件的总病例数
100%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常用指标
事件发生率
流行病学实验设计与实施(10)
10、确立基线数据,建立监测系统 11、对象随访与资料收集
排除 退出 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一、 排除
随机分配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凡对干预措施有禁忌者、无法追踪 者、可能失访者、拒绝参加实验者,及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则应 排除
二、 退出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两个或以上处理因素的各处理水平间的均数有差异? 两个或以上处理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
第四节 临床试验
例如 拟比较两种药物对高血压病人的疗效, 同时分析两药物有无交互作用。
研究分为四组 ① 一般疗法(A药和B药均不用) ② 一般疗法+A药(用A不用B) ③ 一般疗法+B药(用B不用A) ④ 一般疗法+A药+B药(AB均用)
临床试验的主要用途
治疗研究 诊断试验评价 筛检研究 预后研究 病因研究
第四节 临床试验
国际上关于新临床试验的分期
Ⅰ期 临床药理学毒理学研究 Ⅱ期 疗效的初步临床研究 Ⅲ期 Ⅳ期
第四节 临床试验
基本设计类型
平行设计 交叉设计 析因设计 序贯设计
第四节 临床试验
平行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不合格(ineligibility)
研究者对实验组往往观察仔细,实验组中的不合格者较容易发现,造成不 合格而被退出的人数多于对照组。有时,对某些研究对象的反应的观察与判 断有倾向性,对效果差的可能特别注意,更易于从中发现其不符合标准并将 其退出,而留在组内的往往是效果较好的研究对象,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 比实际的效果要好
α水平相应的 标准正态差
两组连续变 量均值之差
公式适用于N≥30时
盲法
不盲 单盲 双盲 三盲
受试者
× √ √ √
设盲对象 观察者
× × √ √
结局评估或 中间结局变量 主要结局变量
相关性 可行性 客观性 灵敏性和特异性 可接受性
不依从(noncompliance)
原因 :1.实验或对照措施有副作用 2.研究对象对实验不感兴趣 3.研究对象的情况发生改变,如病情加重等
失访(loss to follow-up) 应考虑两组失访率的差异
图10-4 随机对照干预试验结局示意图
一项随机对照干预试验有以下四种结果(见图10- 4),可进行以下三种结局分析:
现场试验的特点
研究对象:非病人 研究地点:现场 多为预防性试验
第二节 设计和实施
what 比较什么的问题 which 明确处理因素 why 明确研究目的 who 确定研究对象 how many 确定样本量
具体内容体现在设计书上
流行病学实验设计与实施(3)
4、确定样本量大小,原则为
第四节 临床试验
序贯设计
前述各种设计方法属固定样本的试验 序贯设计试验是对研究对象逐一试验逐一
分析,一旦得出接受或拒绝H0的结论,立即停 止试验,属非固定样本的试验。
第四节 临床试验
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临床依从性 临床不一致性 安慰剂效应 向均数回归 沾染和干扰 不良事件观察、记录、分析
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
6、主要类型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项目
第四节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
定义 是以病人为研究单位,用于药物或疗效是 否安全和有效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临床试验
施加药物或治疗因素
随
机
病人
分
组
实验组 对照组
疗效或不良反应
比较实验组 与对照组的 效应的差异
疗效或不良反应
Clinical trial
第四节 临床试验
第五节 现场试验与社区试验
三、设计类型
平行随机对照试验 群组随机对照试验 类实验
定义 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
设立平行的对照组 1.不专设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或与他人结果对比 2.没有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不是随机划分的
第五节 现场试验与社区试验
四、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局变量的确定 资料的收集 减少失访 避免组间“沾染”(串组) 注意控制混杂因素
研究实例的学习和分析
临床试验实例 现场试验实例 社区试验实例
疗效 研究对象
疗效
随机分组
试验药物或措施 试验组
对照组 对照药物或措施
第四节 临床试验
交叉设计
组1
组2
组2
组1 洗脱期
时间方向
第四节 临床试验
析因设计
≥2个研究因素,分析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 当处理因素中的某个因素因质或 量发生改变时,使其它因素的实验效应的强 度发生改变。
第四节 临床试验
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