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与喂养 教案
教学难点
人工喂养中牛乳的配制和乳方的计算及辅食添加的原则
教学设计
利用讲授、多媒体课件、测试、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重点运用讨论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涵,掌握小儿营养与喂养的内容。
学法设计
本意主要是概念和记忆、计算内容,因此,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学习上采用讨论式学习,在讨论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结合素材、直观的展示小儿喂养与营养的主要内容,帮助记忆。
2、人工喂养
(1)常用乳品及代乳品
1.鲜牛乳:(1)成分:① 营养素比例不当 ② 含酪蛋白、饱和脂肪酸、甲型乳糖为主 ③ 矿物质多,肾负荷重。 ④ 缺乏免疫因子
(2)配制:① 稀释:用于新生儿 ② 加糖: 5‾8g/100ml
③ 煮沸: 约3分钟
2.牛乳制品:(1)全脂乳粉:① 按重量配: 1:8 1g乳粉+8g水
2.营养素的需要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脂溶性: A、D、E、K
维生素的需要 : 分类
水溶性: B族、
需要量及来源
矿物质的需要:(1)常量元素:钾、钠、氯、钙、磷
(2 )微量元素:铁、铜、锌、碘等
需要量及来源
水的需要:① 比例: 婴儿占体重 65%‾78%
② 每日需要量:婴儿150ml/kg,每长3岁减少25ml/kg
3.促进心理发育: 婴儿与母亲紧密接触,母亲的抚摸,温柔的话语,带给婴儿深刻、微妙的心理暗示与情感交流,使婴儿获得最大的安全感;母婴目光的对视,可增加互相了解及信任。
4.哺喂经济方便 :直接喂哺不易污染,乳汁温度适宜,且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即方便又经济。
5.有利母亲健康:母亲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复原。母亲哺乳期月经推迟,还可起到一定的避孕作用。哺乳母亲也较少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疾病。
授课教师
***
授课班级
**专业**班级
授课章节
第三章 小儿营养与喂养
授课题目
第三章 小儿营养与喂养
教学地点
**教室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训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
时间
(写明日期)
教学分析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的能要与营养素相对较多,供给适合小儿生理需要的营养是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为理想的。
②哺乳时母亲宜采用端坐位,抱婴儿于斜坐位,每次哺乳时间约15‾20分钟。
③哺乳结束后,将婴儿竖起直抱,头部紧靠母亲肩上,用手掌轻拍背部,以使咽下的空气排出,然后置婴儿于右侧卧位。
4.注意事项
①防止乳房阻塞婴儿口鼻,导致窒息。
②应做到两侧乳房轮流排空。
③始终保持愉快心情,规律生活和足够的睡眠,进食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汤菜。
(2)母乳喂养的优点
1.满足营养需要:(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为(1:3:6)
含乳清蛋白为主;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解脂酶较多;含乙型乳糖多。
(2)钙、磷比例适宜(2:1)易吸收;锌、铁的吸收率高。(3)含多种维生素
2.增强抗病能力:初乳中含SIgA,可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含有较多的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巨噬细胞等,能对抗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
③ 主要来源: 食物、饮用水
膳食纤维的需要: ① 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
② 每日需要量:20‾30g/kg
③ 主要来源: 谷类、水果、新鲜蔬菜
第二节 婴儿喂养
(1)母乳成分:
1.初 乳: 产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
2.过渡乳:产后6‾10天内分泌的乳汁
3.成熟乳:产后第11天‾9个月分泌的乳汁
4.晚 乳 :产后10个月以后分泌的乳汁
3.哺喂次数 约1次/3‾4小时
4.哺喂方法
(1)选择合适橡皮乳头
(2)测试乳汁温度
(3)婴儿半卧位,持乳瓶为斜位,乳汁充满乳头。
(4)哺乳结
竖抱拍背后置右侧卧位
5.注意事项:
(1)婴儿食品选择: 以乳品或乳制品为主
(2)注意调配的浓度和量
(3)要特别重视消毒
(4)母亲亲自喂哺为好
三、混合喂养:
1.补授法:用其他乳品或代乳品补充母乳不足的方法。
② 按容积配: 1:4 , 1勺乳粉+4勺水
(2)婴儿配方乳粉: 优先选择的乳品,不同品牌按各自的说明书配制.
3.羊乳 :(1)营养与牛奶相似,比牛乳易消化 (2)含叶酸、VitB12少,易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4.代乳品:(1)种类:豆类代乳品、谷类代乳品
(2)适于3‾4个月以上婴儿
2)人工喂养的护理
1.乳方选择:新生儿:生后2周内:2:1乳,(鲜牛乳2份+水1份)
(三)母乳喂养的护理
1.开奶时间:产后半小时内。 通过吸吮乳头的刺激,促进母亲泌乳素的分泌,使之提早分泌乳汁。早吸吮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2.哺乳次数: 新生儿 → 按需哺乳→ 2‾3小时喂1次
2个月后 → 3‾4小时喂1次
3个月后 → 夜间停1次,约6‾7次/天
3.喂哺方法
①喂乳前先换尿布、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④及时处理乳房小硬块(乳核)。
⑤防止发生乳头皲裂。
5.哺乳禁忌:乳母患活动性肺结核、感染HIV、精神病或重症心、肾疾病等。
6.断乳步骤
一般可自4‾5个月起逐渐添加稀粥、蛋黄、鱼泥等泥状辅食,同时逐步减少哺乳次数,使母子双方在生理、心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健康儿于10‾12个月完全断乳 最迟≤18个月。
2.为何要提倡母乳喂养?
3.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有哪些?
2、达到了学习目标,通过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提炼了主要内容,记忆效果好。
3、缺点。学生对概念及条目的表述准确性掌握的不太好。
(二)“学”中突出的优缺点
1、氛围活跃。不再单纯的讲授式,学习方法主动性好。
2、需要教师有较好的活动控制力,对习惯讲授式的学生可能不太适应。
课后练习
1.婴儿喂养的方式有哪些?其中最好是哪种方式?
(2) 8%糖牛乳中需加多少糖?
(3) 除牛乳外每日尚需供水多少?
(1)需配8%糖牛乳量
100‾110ml/kg × 5kg = 500‾550ml
(2)8%糖牛乳中加入糖的量
500‾550ml × 8% = 40‾44g
(3)总需水量为 150ml/kg × 5kg = 750ml
另需供水量
750ml-(500‾550ml) = 200‾250ml
课后作业及预习: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本节课为多媒体教学,板书作为辅助。主要分为三部分:
1、书写标题和课程目标;
二、书写本节课重难点;
三、作为草稿板。
(教 学 反 思)
教 后 记
本堂课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教”中突出的优缺点
1、学生为主,通过互动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代授法:母亲因故临时不能给小儿喂乳,而用其他乳品或代乳品代替一次至数次喂养的方法。
四、辅助食品的添加
(一)添加目的
(二)添加原则:1.由少到多 2.由稀到 3.由细到粗
4.由一种到个月 流质饮食 鱼肝油制剂、鲜果汁、菜汁
4~6个月 泥状食物 稀粥、蛋黄、鱼泥、菜泥、米汤
7~9个月 末状食物 烂面、饼干、蛋、鱼、肉末、豆腐
10~12个月 软碎食物 稀粥、软饭、面条、豆制品、馒头
5min
抛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此处老师要关于组织和引导,让学生积极,有序回答。
15min
30min
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45min
图片展示
用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详细讲解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婴儿喂养及辅食添加原则。初步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重点在于母乳喂养。儿童相较于成人,物质代谢有着自身的特点,而儿童的能量供给是通过其获取食物获得的,母乳是婴儿最佳的食物,它有着丰富、合理、均衡的成分,是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教学准备
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护理学》第二版教材
教案、PPT
相关的图片
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导入新课:
问题:1、你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吗?
2、你知道小儿的营养需要与成人有哪些不同吗?
3、那么对于不同时期小儿他们的喂养要求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识)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儿能量和营养的需要、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特点。
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总结、计算和实践动手的能力
素质目标:
认识到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的需求及提倡母乳喂养
教学重点:
小儿的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特点
生后2周后:3:1乳→ 4:1乳 1~2个月:可喂全乳
2.乳量计算
(1)婴儿配方奶粉摄入量:按使用说明计算
(2)全牛奶摄入量的计算:即计算牛乳、水及糖的需要量。按每日所需总能量和总液量来计算 。婴儿每日约需 8%糖牛乳100‾110ml/kg
例题:
3个月婴儿,体重5 kg。计算每日
(1) 需配8%糖牛乳多少量?
启发学生思考,提起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1、能量的需要
(一)基础代谢
(二)生长发育
(三)食物的热力作用
(四)活动消耗
(五)排泄损失
每天需要总能量:婴 儿: 420‾460kJ/kg(100‾110kcal/kg),每增长3岁:减去42kJ/kg,15 岁: 250 k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