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误诊的原因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误诊原因。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对其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诊断后,发现有13例儿童误诊为全面性强直性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6例为儿童失神癫痫、特发性癫痫,3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为多动症,同时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热性惊厥、月经期癫痫、反射性发作各1例。
在诊断患儿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后,停止使用奥卡西平、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给予服用左乙拉西坦或(和)丙戊酸钠,其中有12例患者减少发作次数,6例患者减少发作时间,12周内有7例没有再次发作,半年内有3例无发作,1年内有2例无发作。
结论:有效掌握和理解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病的相关知识可减少误诊情况。
关键词:误诊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9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79-02
在特发性全身性癫痫中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综
合征,在癫痫患者中发作肌阵挛癫痫的占有率最高可达到10%[1]。
本文作者为了研究导致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误诊原因,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对其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5岁,平均年龄16.5岁。
肌阵挛的发病年龄为0.8~18.8岁,平均病程3.6年,延迟诊断的平均时间为4年。
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均肌阵挛发作,其中有18例患者伴有强直性阵挛发作,9例伴有失神发作,其余3例为单纯肌阵挛发作。
有1例患者伴有发热。
在晨起后发作次数增多的患者有18例,睡眠剥夺后5例,疲劳后2例,生气后2例,月经前期2例,无明显诱发因素1例。
发作部位:手指有4例,一侧下肢、上肢的短暂快速抽动有14例,四肢抽动有10例,发作剧烈造成摔倒有2例。
在患者觉醒时有10例出现肌阵挛持续状态。
本组患者通过检查神经系统均为检查出阳性体征。
发作频率:单纯肌阵挛每天约1~3次,偶尔每天或每月均发作数次;强直性阵挛每天1~次或者2~3个月1次;失神每月1~3次或者1~4个月1次。
在30例患者中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共8例,有热性惊厥史1例。
通过24h视频脑电图监测和睡眠脑电图检查后,正常患者有2例,多个导联出现多棘-慢波、多棘波、棘-慢波的患者有16例,出现局灶性棘-慢波和多棘波4例。
在进行mri或头颅ct检查后,均没有异常情况出现。
1.2 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的误诊情情况。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通过诊断后,发现有13例儿童误诊为全面性强
直性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年龄4.2~27岁,发作形式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
6例为儿童失神癫痫、特发性癫痫,年龄3.2~17岁,主要症状以失神发作为主。
3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失神发作且一侧肢体出现抽动现象。
3例为多动症,由于手中物品掉落或突然被绊,发作时间短且无意识障碍,经脑电图检查为发生异常现象。
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5.8岁,主要表现是手指有抽动现象,经脑电图检查为发生异常现象。
1例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10岁,主要表现为一侧经常出现肌阵挛。
1例热性惊厥,初次诊断年龄是4.7岁,发病年龄是9个月,发病时偶尔伴有发热症状,无产伤使、外伤史、家族性癫痫史,临床表现为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经脑电图检查为发生异常现象。
月经期癫痫1例,发病时间13岁,临床表现主要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反复发作,通常在月经来潮的3d内发作次数较多。
反射性发作1例,20岁,临床表现主要以肌阵挛发作和失神发作为主,发作前有强光刺激。
2.2 确诊情况。
主治医生在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后,发现本组患者均有合并肌阵挛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在睡眠剥夺、睡醒后、饮酒、精神紧张、疲劳等情况下较为多见,通过睡眠脑电图反复多次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多个导联出现多棘-慢波、多棘波、棘-慢波情况,通过观察频脑电图监测中发现,脑电图癫痫样和肌阵挛是同步放电。
在重新诊断后可确诊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疾病。
在确诊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之后,停止使用奥卡西平、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给予服用左乙拉西坦或(和)丙戊酸钠,其中有12例患者减少发作次数,6例患者减少发作时间,12周内有7例没有再次发作,半年内有3例无发作,1年内有2例无发作。
3 讨论
临床医生之所以会误诊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原因是由于其对该
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了解的不够全面,可以掌握该病的发作特点、促发原因和通过脑电图检查的结果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降低误诊率[2]。
临床医生应该多研究和学习关于癫痫病的知识,因为癫痫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综合征或者疾病,只有不断的研究才能提高确诊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正确诊断的时间都要比发病时间晚,误诊率超过90%以上,正确诊断和症状发生的平均延迟时间为8年以上,而医生缺乏掌握相关知识不全面,很少询问,患者降速肌阵挛抽动的情况也比较少,而在脑电图检测中局灶异常则被认为是局灶运动性异常[3]。
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如果局部或全身出现阵发性的肌群、肢体收缩性的反复动作,患者没有意识障碍则需进行长程录像脑电图监测,若发生和临床发作同步的多棘-慢波应该立即想到该病[4]。
对于没有确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加重失神或肌阵挛的药物,如奥卡西平、卡马西平、加巴喷丁、苯妥英钠、氨己烯酸阁等。
在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观察患者的行为智能和心理精神变化。
参考文献
[1] 孙丽艳,邹飒枫,黄颜等.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误诊22例分析
[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4):51-53
[2] 郝静,彭炳蔚,牛好敏等.青少年肌阵挛癫痫18例误诊情况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4):499-500
[3] 吕玉丹,孟红梅,陈禹等.31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及误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4):327-329
[4] 郝静,牛好敏,郭月叶等.青少年肌阵挛癫痫21例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502-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