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文综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高一下·临漳月考)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A . 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B . 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C .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 .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 (2分)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A .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B .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 .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D . 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3. (2分)(2017·江苏会考) 北宋时许多京城文人、市民部喜欢到樊楼(如下图)这座酒家饮酒作乐,享受时光。
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有()①樊楼旁便是开封城的商业区——市,定时开市,定时闭市②北宋京城文人在樊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③开封市民喜欢在深夜里结伴上灯火辉煌的樊楼喝酒看戏④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②③4. (2分)(2019·白城模拟) 万历《通州志》记载,以前“庶氓之家终岁不燕客,有故则孟羹豆肉相招一饭,不以为简也。
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今乡里之人,无故燕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否则耦席,未有一席而三四人共之者也。
肴果无算,皆取之远方珍贵之品”。
这折射出明代()A . 商品经济的发展B . 奢侈之风的盛行C . 社会等级的垮塌D . 自然经济的瓦解5. (2分) (2018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
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种做法()A . 整顿吏治,维护纲纪B . 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C .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D . 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6. (2分) (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A . “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B . “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C . “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D . “重农”可以维系安土重迁7. (2分)“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
”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A . 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 . 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C . 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D . 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8. (2分)罗马法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①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③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④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②③D . ②③④9. (2分) (2020高二下·池州期末)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写道:“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已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
”这一主张()A . 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B . 奠定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C . 冲击着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 . 对欧洲启蒙运动作出了经典总结10. (2分) (2018高一下·泰州期中) 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喝了污染的河水。
与泰晤士河的污染关系密切的是()A . 蒸汽机的发明使用B . 电动机的勃然兴起C . 内燃机的大面积推行D . 汽车飞机的普及率高11. (2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建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
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一年后,英国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
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决定的是英国的A . 主教B . 议会C . 内阁D . 国王和外相12. (2分)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这主要体现在()A . 实行代议制民主B . 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C . 主权在民的原则D . 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60分)13. (20分)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辨析“小学”与“大学”的区别,日“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材料三:朱熹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兑,夫妇有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忠信,行笃敬。
材料四:1891年,康有为创办学堂,制定学规“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至赅。
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示人德焉。
”“公与诸子日夕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
……时功课共有七条:读书、养心、治身、执事、接人、时事、夷务。
……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皆属创举。
”——《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
(不得照抄原文)(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康有为讲学的异同。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康有为讲学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14. (10分) (2019高一下·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
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
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
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
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
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
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
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
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
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
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
——摘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
15. (10分)(2017·郑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化工企业创办时间表化工企业组织时间表——据《实业部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材料二:国立大学,从前向无化学工程科,仅各省工业专门学校,如北平工专、杭州工专及苏州工专等学校,设立化学工程专修,科如制革、纺织、染色、油漆及制纸等科。
近数年来国立中央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均已设立化学工程科。
但是国内化学工程人才,大部系国外留学毕业。
——据(民国二十五年)庄前鼎《国内工程人才统计》(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化学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原因。
16. (10分) (2017高二下·拉萨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战场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引起太大的反应。
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移的态度”。
材料二: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17. (10分) (2018高三下·镇江模拟)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矿权的疯狂侵夺使清王朝不得不重新审视矿政,使之适应当时社会形势下的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督抚们对于开矿一事,一部分主张拒绝洋人开挖矿产也不主张自己开挖。
究其原因,有的从有碍风水考虑,如两广总督瑞磷;有的从治安上考虑,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有的从民众与洋人之间发生矛盾从而激成外交上的交涉考虑,如署直隶总督官文。
丁日昌主张:“五金煤铁等项,非特利源所系,亦军事胜所关……故开矿一层,尤为目前军事饷事之第一要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