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高三化学一轮迎考练11.【答案】C 【详解】A .碳纳米管只含有C 元素,是单质,不是有机物,故A 错误;B .聚丙烯结构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 错误;C .Fe 3O 4俗称磁性氧化铁,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物质,故C 正确;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故D 错误;2. 【答案】D 【详解】A .标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物质的量,A 错误;B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放电的不止是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B 错误;C . H 2O 2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离子,C 错误;D .向100mL 0.1mol·L -1醋酸溶液中加入CH 3COONa 固体至溶液刚好为中性,满足电荷守恒,c(Na +)+c(H +)=c(CH 3COO -)+c(OH -),同时c(H +)=c(OH -),则c(Na +)=c(CH 3COO -),所以溶液中醋酸分子数为0.01N A ,D 正确;3. 【答案】A 【详解】A .实验装置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由于装置中形成了封闭系统,能够形成内外气体压强差,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形成水柱,且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无变化,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A 符合题意;B .实验装置Ⅱ:制取收集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但能够与氯化钙反应,因此不能用无水CaCl 2干燥氨气,可用碱石灰干燥气体,B 选项错误;C .实验装置Ⅲ: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HCl 不是Cl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挥发的HCl 而影响碳酸和硅酸钠的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 选项错误;D .实验装置Ⅳ:当容量瓶内液面低于刻度线1-2cm 时,方可定容,D 选项错误;4. 【答案】C 【详解】A .向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SO 2,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 -+H 2O+SO 2═24SO -+2HClO+Cl -,故A 错误;B .电解饱和MgCl 2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 2++2Cl -+2H 2O 电解Mg(OH)2↓+H 2↑+Cl 2↑,故B 错误;C .用Na 2S 2O 3溶液吸收水中的Cl 2,氯气能够氧化硫代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根离子,自己被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l 2+223S O -+5H 2O═10H ++224SO -+8Cl -,故C 正确;D .将0.2mol•L -1的NH 4Al(SO 4)2溶液与0.4mol•L -1的Ba(OH)2溶液NH +4+Al 3++224SO -+2Ba 2++4OH -═Al(OH)3↓+2BaSO 4↓+NH 3·H 2O ,故D 错误;5. 【答案】B 【详解】A .分子式符合C 8H 8的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如立方烷(),就不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 错误;B .存在立体异构的链烃,要含有双键,而且碳原子数要大于4,所以碳原子数最少的一定是2-丁烯,B 正确;C .核糖是一种五碳醛糖,分子式C 4H 9O 4CHO ,与葡萄糖结构不相似,不是同位素,C 错误;D .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而且有两个醛基的最简单的化合物是C 8H 6O 2,D 错误;6. 【答案】D【详解】A.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导致键角减小,则NH3的键角小于CCl4的键角,故A错误;B.因为Ni(CO)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固态Ni(CO)4属于分子晶体,故B错误;C.Ni(CO)4和[Ni(CN)4]2-中,镍元素提供了空轨道,不存在杂化,故C错误;D.CO结构式为C≡O,共价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配位键属于σ键,所以Ni(CO)4分子内σ键和π键个数之比为(4+4)∶(2×4)=1∶1,故D正确;7. 【答案】B【详解】A.该装置为浓差电池,浓度增大,还原性或氧化性增强,右侧AgNO3浓度大,氧化性强,因此b电极为正极,b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因为右侧AgNO3浓度大,氧化性强,所以b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NO3-离子从高浓度的右室经过离子交换膜迁往低浓度的左室,所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C.如果去掉离子交换膜,溶液中左右两室Ag+浓度相等,就不会形成电势差,不能产生电流,电流计指针就不会发生偏转,故C错误;D.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时,说明没有电流产生,此时左右两边硝酸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D 错误;8. 【答案】D M、R、X、Y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是一种过渡元素;M基态原子L层中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2倍,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故M为O元素;由原子序数可知R、X、Y均处于第三周期,R是同周期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则R为Na;X和M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则X为S元素,可知Y为Cl;Z的基态原子4s能级和3d能级半充满,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Z为Cr。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的离子半径越大,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故X、Y、R、M的离子半径大小为X>Y>M>R,A错误;B.M、Y、R对应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水、氢化钠、氯化氢,沸点大小为:NaH>H2O>HCl,B错误;C.根据非金属性的强弱只能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C错误;D.M价电子数为6,位于第ⅥA族,R价电子数为1,位于第ⅠA族,X价电子数为6,位于第ⅥA族,Y价电子数为7,位于第ⅦA族,Z价电子数为6,位于第ⅥB族,D正9. 【答案】D【详解】A.X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则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A项正确;B.Y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Y含有酚羟基,有酚的特点,可以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故B项正确;C.X、Y分别与足量加成后生成和,均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C项正确;D.X中酚羟基、酯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X可与3 mol 氢氧化钠反应;Y中酚羟基、酚酯基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且1mol酚酯能与2 mol 氢氧化钠反应,则1moY可与3 mol NaOH反应,最多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项错误;10.【答案】AC【分析】由制备装置可知,①中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②为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的HCl,③中浓硫酸干燥氯气,通干燥空气可将氯气排入④中,④中发生HgO+2Cl2=HgCl2+Cl2O,因Cl2O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则④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由沸点可知⑤中冷却分离,最后出来的气体为空气及过量的Cl2,以此来解答。
【详解】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浓硫酸,保证进入④中试剂无水,因Cl2O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故A错误;B.通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少爆炸危险,减少实验危险程度,故B正确;C.由沸点可知⑤中冷却分离,最后出来的气体为空气及过量的Cl2,Cl2O在⑤中转化为液态,故C错误;D.因Cl2O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则④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了防止橡皮管燃烧和爆炸,故D正确;11. 【答案】AD【详解】A.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缓缓通入少量SO2,并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试液、澄清石灰水中,品红试液无变化,说明产生的气体中没有SO2,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CO2,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故A正确;B.室温下,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HClO溶液的pH,故B错误;C.因为Fe2+和Cl-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所以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Fe2+,故C错误;D.向2支盛有3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说明K sp(AgCl)>K sp(AgI),故D正确12. 【答案】A【详解】A.由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发生的反应可知,溶液的酸性越强,反应后锰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所以高锰酸根反应后的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A正确;B.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盐酸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有2mol高锰酸钾参与反应,则有10mol HCl被氧化,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B错误;C.反应中固体质量变化为:FeS→S,固体质量变化为铁元素的变化,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了2.8g,参加反应的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8g56g/mol=0.05mol,即被氧化的FeS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被高锰酸根离子氧化的硫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0.05mol×2=0.1mol,电子数目为0.1N A,C错误;D.高锰酸钾与双氧水反应,高锰酸钾体现氧化性,双氧水体现还原性,D错误;13.【答案】BC【分析】钴矿石主要成分为Co3S4,含有少量FeO、Fe2O3、Al2O3等杂质,煅烧后用盐酸溶解,溶液中阳离子主要有Co3+、Fe3+、Al3+及未反应的H+,加入Co粉会有氢气生成,由于氧化性Co3+>Fe3+>Co2+,Co将Co3+、Fe3+还原为Co2+、Fe2+;根据几种氢氧化物的溶度积数据,需要将Fe2+转化为Fe3+除去,因此加入试剂1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加入碳酸钠调节pH,使Fe3+、Al3+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过滤除去,滤液中加入浓氨水调节pH使Co2+转化为Co(OH)2沉淀,过滤分离,Co(OH)2灼烧得到Co3O4,滤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铵等。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Co与HCl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oCl2与H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故A 正确;B.试剂1是将Fe2+氧化为Fe3+,碘水不能将Fe2+氧化为Fe3+,双氧水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还原产物为水,故B错误;C.加入碳酸钠调节pH,使Fe3+、Al3+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残渣I的主要成分为:Fe(OH)3、Al(OH)3,故C错误;D.操作Ⅱ是将Co(OH)2固体与液体分离,然后将Co(OH)2灼烧生成Co3O4,操作Ⅱ包括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四个步骤,故D正确;14. 【答案】B【分析】根据图示,0.1mol·L-1的HA溶液中-lg c水(H+)=11,则c水(H+)=10-11mol/L,由HA电离出c(H+)=10-3mol/L,说明HA为弱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