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来了很多听课老师,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以凤鸣山中学的热情欢迎所有老师,好吗?(热烈掌声。
)谢谢同学们。
我们今天上《皇帝的新装》。
(师板书课题。
)哪位同学告诉我你最早看《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时候?生:我第一次看这篇童话是六岁时。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它是一篇童话。
他六岁就看了,真不错。
你说说它讲了—个什么故事。
(生概括故事。
)二、成人世界师:老师与同学们课前没有见面,这些问题来源于我的学生,老师把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了我们今天的教学设计。
我们看第—个问题:为什么皇帝对衣服有不一样的追求?我们来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哪些词需要重读。
(生齐读。
)生(杂):“既不”“也不”“也不喜欢”“除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师: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真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你们觉得这样的皇帝能做好皇帝吗?生:不能。
师:不仅做不好皇帝,还引来了谁?生:骗子。
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两个骗子会轻易得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
生:骗子说衣服很漂亮,皇帝正好軎欢漂亮的衣服;还有这件衣服任何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皇帝正好能通过这件衣服检验他的大臣们。
师:你相信一件衣服能检验—个人吗?生:不相信。
师:你都不相信的事情,皇帝却相信。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三个问题:皇帝是怎样—个人呢?生:他是愚蠢的人。
师:只是愚蠢吗?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生齐读。
)生:我觉得皇帝不愚蠢,他还先派了一个人去看工作进展。
生:他有些心虚,有点小聪明。
师:心虚是他的心理,你说有点小聪明,小聪明带有一点贬义色彩,我们能否用其他词来形容。
生:做事比较谨慎。
生:狡猾,世故。
师:这个词好,皇帝还有狡猾的一面。
齐读第21自然段,顺便了解“骇人听闻”是什么意思。
(生齐读。
)生:害怕使人听到,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师:“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从这两句中你读到了什么?生:皇帝很惊谎,内心紧张,不自信。
(师板书“不自信”。
)师:“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皇帝觉得最可怕的事是什么?生:我觉得皇帝最害怕的是自己不能当皇帝。
师:当过皇帝的人,一下子不能当了,那真是无法接受。
那么他会怎样做呢?生:他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看不见。
师:于是他怎么说?生:“哎呀,真是美极了。
”师:如果你是皇帝,会不会这么说?生:我也会这么说。
师:你跟皇帝心有灵犀啊。
(生笑。
)以前读到此处,总以为皇帝虚伪,不实事求是,但此时,你又读到了他怎样的内心?生:他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做皇帝。
生:皇帝虽短暂反省,但最终仍欺骗别人。
师:刚才这位男生说了,如果他是皇帝的话,他可能也会这么做。
这种情况下,他觉得不得不欺骗人了。
(师板书“欺人”。
)生:我感觉皇帝也挺可怜的,他没有退路,只能在欺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师:这位同学读到了别人没有读到的皇帝。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简单下结论,应该读到深层次的东西。
老大臣那么忠诚,他肯定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皇帝,可是结果呢?于是,我们又有了—个问题:为什么老大臣忠诚于皇帝却又不说真话呢?生:因为那位老大臣不想承认自己是愚蠢的。
师:皇帝最初想要检验大臣。
你们觉得老大臣需要检验吗?请齐读第6自然段,看看老大臣集聚了哪些品质?(生齐读。
)生:最“理智”,最“诚实”,最“称职”。
师:这样的人需要检验吗?生:不需要。
师:可是老大臣敢说实话吗?齐读第8自然段。
文章一定要多读,理解才能深入。
(生齐读。
)生:我认为老大臣不敢说出来,因为他害怕皇帝责罚他。
师:为什么皇帝会责罚他呢?生:两个骗子说了,只有称职的或聪明的人才能看见,他没有看见,就证明他不称职。
师:是的,怕不称职,皇帝要惩罚他,所以只能说谎。
在专制社会中,皇帝享有最高权威,皇帝要做事,大臣们能否反对?皇帝要做新衣,大臣们能不同意吗?生:不能。
这是挑战皇帝的权威,皇帝要做什么,大臣只有无条件服从。
除非遇上像唐太宗那样的明君,但文中的皇帝显然不是。
所以,在这条道路上越是忠诚,就越要罨维护皇帝的权威。
师:说得很好,不过老大臣说谎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这位男生你说。
生:我想补充一下,老大臣他很理智,如果他说没看见,并禀告皇上,要是那两个人真是骗子,真的没有在织布的话,他就立功了。
但皇上和其他人如果看得见的话,那他自己就会身败名裂。
于是他选择了—个比较保险的办法,撒了—个谎。
师:这位同学的认识更进一步了。
为了稳妥,老大臣选择了“非常保险的办法”来保全自己。
生:我认为老大臣不敢说出来的原因是老大臣过于自信了。
师: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师板书“自信”。
)生:第10自然段有两个问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因为他很自信,他不敢相信自己看不见衣服,他不认为自己愚蠢。
是他的自信欺骗了皇帝。
师:这位学生有一双慧眼,皇帝是不自信的,而老大臣是自信的。
可是老大臣最终还是选择了欺人。
除了这位同学刚才说的这些,还有原因吗?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看看同学们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生齐读。
)生:两个骗子让老大臣走近一点,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其实这是在诱导老大臣认为面料是真实存在的。
师:祝贺你又有了新的发现,是骗子在诱导老大臣。
后面老大臣说的话跟这话有什么关系?回到第12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渎。
)生:“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老大臣的话受到了骗子的提示。
后来皇帝、诚实的官员、骑士和老百姓只能也都这么说了。
师:前面给予老大臣三个最——最“诚实”,最“理智”,最“称职”,其实带有什么意味在里面?生:讽刺的意味,对他越褒奖,就越讽刺。
师:看来皇帝也罢,老大臣也好,不管自信还是不自信,都一样在欺人欺己。
虽然我们也读出了他们的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下—个问题:为什么老百姓也都不敢说皇帝没有穿衣服?我们先看—个视频,他们都在干什么?(播放视频。
)生:都在鼓掌,面露微笑,似乎在赞叹。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句话。
(1)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2)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师:文章中多处用到“都”字,比如“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这说明了什么?生:所有人都很感兴趣,非常关心,充满好奇。
(师板书“好奇”。
)师:“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
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这句话老师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快乐呀?生:这些老百姓都很虚荣,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说自己看到了,别人就觉得他聪明,就满足了白己的虚荣心。
师:那他们到底有没有看到呢?生:其实他们都没有看到,因为根本不存在。
师:他们以为别人看到了吗?生:他们以为别人都看到了。
师:他们以为别人是可以看到的,那么这个“快乐”怎么理解?生:别人不知道自己看不到,为此他们感到快乐,觉得成功地欺骗了别人。
师:所以最终他们也如权贵们一样,走上了一条什么路?生:欺人的道路。
(师板书“欺人”。
)师:从皇帝到百姓都说了同样的话,都走上了欺人的道路。
结合这个结论,我们想想为什么文章的题目翻译的是“皇帝的新装”而不是“皇帝的新衣”?“装”能组成什么样的词?生:假装,装扮。
看来他们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欺骗别人,假装自己。
师:也许是虚伪、阴暗,也许是出于无奈,最终他们集体选择了“装”。
既是“新装”,更是“心装”。
在这件新衣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难道我们的世界真就这么不堪吗?不。
总会有—个声音如晨曦般划亮黑暗的世界,童话中孩子的声音就带给了我们希望。
三、孩子天地师:丰子恺先生说:“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个可冷的残废者了。
”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小孩子为什么要揭开那个谎言?男孩说了真话后会有什么后果?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说真话好吗?(生小组讨论。
师巡视并参与。
)生:孩子的内心最纯真,他们不会被世间任何事物改变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们的内心没有畏惧,没有私心,所以敢于说真话。
(因为无私,所以无畏!)生:小男孩说这话的后果有两种。
好的一种是,孩子的真话使皇帝终于明白衣服是不存在的,终于反省了自己,给了小孩奖赏;坏的一种是,皇帝不相信他说的话,因为那么多人都说他穿的是真正漂亮的衣服,小孩子这么说就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和尊严,小孩会被处罚。
师:分析得很全面,像个哲学家。
鼓励他一下好吗?(生鼓掌。
)哪种结果的可能性会大些?生:我觉得第一种结果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师:我们的孩子怀着十分的善意认为第一种结果可能性更大一些。
我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齐读。
)生:由“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可以看出皇帝并没有改变自己。
师:哪个词更能体现这一点?生:“更骄傲”。
师:能看出皇帝有悔改之意吗?生:以骄傲的神气来看,皇帝回去后有可能会变本加厉责罚孩子。
师:那么你预想小男孩的结局会怎样?生:有可能全家人都受到皇帝的追杀,并且不惜任何代价。
师:结局如何,作者没有给出答案,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放手让读者去思考,不断去丰富它的内涵。
好的作品令我们充满无限想象,但结局似乎又隐含在其中。
真的很感动,你最初能善意地解读皇帝。
但是,也许现实并非如此,要改变现实世界中的荒谬、虚假、丑陋乃至欺骗等不合理的事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我们应有怎样的选择?生:不同的价值观,便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有些人愿意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硬的生存方式;有些人可以忍受当下的屈辱,换得将来创造不朽的功绩,比如司马迁等。
(师屏显写给学生的诗。
略。
)四、思考启迪师:最后两个问题:这则童话只是在讽刺当时这样的人吗?近1 80年来它为何经久不衰?生:这则故事不仅只是讽刺,也有同情和怜阀。
这样的故事现在依然在发生,比如个别同学想要抄作业,同学之间知道了也不会指出来。
处在那个位置上,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生: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皇帝的新装》的影子。
安徒生说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看的,也是写给成人看的,每个人都能够从童话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带给自己启迪,经典的童话永远不会过时。
生:老师,我能上来一下吗?师:好的。
生(板演):我要讲点心理学知识,我们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天真的孩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变得虚伪,也许会一辈子虚伪下去,而且大多数人都会这样。
可是真正的伟人,比如毛泽东、马克思等,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加速,不再天真,而是求真,因此成就了他们的伟业。
师:你不仅看到了事物的共性,也看到了事物个性的一面,以后不是政治家,也是哲学家。
老师希望你也能在求真的道路上奔跑,最后成为—个伟大的人。
生:事实上,我更想成为—位普通人。
师:这么优秀的孩子,能否让老师拥抱一下?老师感觉你也给老师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