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O一三年五月十五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1)1、恐惧心理 (1)2、自卑心理 (1)3、应付心理 (2)二、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2)1、写作积极性不高 (2)2、写作技巧不娴熟 (2)3、写作意志不坚定 (3)4、写作素材匮乏 (3)5、写作兴趣的欠缺 (3)6、教师作文批阅过于严格 (4)三、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解决措施 (4)(一)提升写作能力 (4)1、激发动机,提高写作积极性 (4)2、灵活运用写作方法 (5)3、加强练习,树立写作意志 (5)4、重视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6)(二)提升教师写作指导能力 (6)1、完善教师作文批阅方式 (6)2、组织活动,培养写作兴趣 (6)(三)改革小学写作教学 (7)参考文献 (8)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张桃桃(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74500)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主观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是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全面体现,是小学生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写作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是因为存在着各种写作心理障碍。
通过研究小学生在写作中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小学生消除写作心理障碍,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原因;对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 。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研究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提升写作水平,提高写作质量,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一、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表现写作心理障碍是指在写作活动中出现的影响学生写作水平正常发挥的轻度心理创伤[2]。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具体有以下表现:1、恐惧心理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恐惧心理,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是由于过强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引起超限抑制,降低机体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机体的工作效果与工作积极性[3]。
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会发生一系列动作的生理性异常变化,如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临场心率过速,呼吸困难,出虚汗等,这些会使人失去控制能力,并引起其它心理因素的异常反应,如思维能力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等[3]。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
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
自卑心理会使人们失去勇气和信心。
写作中得了低分,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责,同学的嘲讽,使小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灵异常烦躁不愉快,写作逐渐成了小学生严重的学习心理负担。
如果在写作中屡次受挫,就会对写作产生自卑和抵抗情绪,严重影响写作潜能的发挥。
3、应付心理应付(coping)是个体面临应急情绪时减少压力或伤害而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势力。
应付心理对于缓解或调解环境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付心理表现为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冷淡、消极,冷漠,即使很重要也无所谓的心理。
写作极少获得教师的赞扬与欣赏,总体学习成绩不优秀,就被认为是写作成绩也不佳。
小学生自己懒惰不积极动脑筋思考,这些因素将逐渐导致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压抑、应付交差的心理现象。
如果小学生在写作中自始至终无法摆脱作文带给自己的苦涩滋味将不得不产生应付心理现象,导致写作失败。
二、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小学生写作潜能的充分发挥仍然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障碍的影响,以下将从小学生自身和来自教师两个方面的影响将对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做具体分析:1、写作积极性不高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即学生原本是渴望学习、渴望探究的[4]。
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和生活充满好奇与不断发现的年龄阶段,如果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不贴近生活,不接近现实,枯燥无味,就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日记和周记都是必写作业,但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逼迫下被动地写作,而非积极主动地去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即使再优秀的老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小学生在写作中如果缺乏积极主动性而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写作无兴趣,会对小学生产生心理和精神负担。
2、写作技巧不娴熟小学生正处于6―12岁这一阶段,是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
写作需要灵活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生在写作方面是初学者,对写作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式的认识还不透彻,无法灵活运用,写作技巧等欠缺与不娴熟,会使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情绪。
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到高年级的写人写物以及抒情描述等作文难度的不断增加,需要小学生掌握具体娴熟的写作技巧。
在写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使小学生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作文中体验快乐,爱上写作。
3、写作意志不坚定小学生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自觉性、独立性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小学生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多数是由家长、教师和学校集体提出的,随着儿童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中年级(一般指四年级)以上的儿童逐渐学会自觉地、独立地确立行动的目的并支配自己的行动服从行动的目的,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受暗示性[5]。
小学生的意志行动的决定和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不是很长,有时候同时发生,有时候比较接近,所以,难以对各种方案作优化选择和科学而客观的分析[5]。
小学生写作需要有坚定的意志。
有些小学生在刚拿到作文题目之后,不仔细审题,不积极动脑思考,而听信其他同学相互传言作文难写而对写作产生“高不可攀”的心理错觉,写作意志不坚定。
4、写作素材匮乏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础。
要想写好作文,赢得教师的认可与赞扬,就必须拥有雄厚的写作素材作为支撑。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书籍的阅读在逐渐减少,课外阅读量也随之减少。
小学生课外阅读知识少,写作词汇量匮乏,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平时对生活中的事物缺少细致观察与发现,更缺少积累点滴知识的好习惯,导致小学生在写作时即便想写出好的文章也不知从何写起,更不会用正确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害怕写作,对写作产生恐惧心理。
5、写作兴趣的欠缺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缺乏兴趣却是目前学生遭遇的普遍困难。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小学生写作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随着小学生身心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面不断扩大,对外界的求知欲也随之不断增加,然而对各门功课则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同时老师会对小学生的写作要求相对提高,布置的作文题目可能会相对较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文题不贴近实际生活水平,这样会使小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对作文失去写作兴趣,即使最后将作文写出来了,也只是一篇东拼西凑,枯燥无味应付差事而已。
6、教师作文批阅过于严格教师认真阅读,精心批改是件好事,却忽视了对小学生积极肯定的另一方面。
校领导和家长一致认为认真阅读,精心批改小学生作文的教师就是工作认真、努力、优秀负责任的好教师,在这种习惯束缚下,大多数教师都尊奉着这一作文批改模式或将小学生的作文用红笔满篇勾画,严格批阅,极少对小学生的作文用积极肯定的方式去对待,使小学生缺少对成功的体验而丧失写作积极主动性。
同时大多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缺少鼓励,对小学生来说写一篇作文,最大期望就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如果小学生没有写好这篇作文,我们不要严厉批评,应当肯定其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指出不足所在,让其认真修改。
这样它将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会减轻,到最后就会消除。
三、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解决措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是对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所积累的知识充分发挥写作潜能,学会写作文,但要从根本上克服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使小学生愉快轻松学习写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提升写作能力1、激发动机,提高写作积极性提升小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激发写作动机,提高写作积极性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写作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教师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写作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在写作中,教师要善用鼓励表扬的语气,贴近生活的形象命题,亲切自然的表达方式等激发小学生写作动机,提高写作积极性,将被动消极的写作心理障碍逐渐消除,给予小学生广阔而轻松的写作空间,使小学生充分发挥写作潜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
”作为教师,要将对写作的被动要求变为学生自己的主动记录和语言表达,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写,释放真情实感,作文便会变得简单有趣,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自然提高。
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减少消极评价,给予积极赞许和鼓励,增强写作自信。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为每位小学生提供表现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提高写作积极性。
2、灵活运用写作方法写作方法是主导,是小学生写好文章的关键。
写作动机的提高与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小学生写作至关重要。
小学生写作是一种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教师是指引者,指导小学生写作时,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大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作文。
教师的写作教学任务首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排除疑难,逐步引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要根据写作中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小学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