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化学仿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考化学仿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模拟试题理综化学部分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a 2O 2吸收CO 2产生O 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 .ClO 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 .SiO 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 .NH 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解析】A .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 正确;B .因ClO 2具有氧化性,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 错误;C .SiO 2透光性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 错误;D .NH 3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D 错误。

答案选A 。

2.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蒸馏B. 升华C. 干馏D. 萃取【答案】B【解析】蒸馏即将液体转化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

升华是将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再通过凝华转为固体。

结合生砒原本为固态及题意中的“如针”,题目中的状态转化为固-气-固,故选B 升华。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L -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 N A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答案】D【解析】A 、NH 4+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NH 4++H 2ONH 3·H 2O +H +,因此NH 4+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 g Mg 为0.1 mol ,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 mol=0.2 mol ,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 A ,故B 错误;C 、N 2和O 2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 A ,故C 错误;D 、H 2+I 22HI ,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 mol ,分子数为0.2N A ,故D 正确。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 Na +2H 2O=Na ++2OH – + H 2↑B .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2Cl –+2H 2OH 2↑+ Cl 2↑+2OH –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 2++OH – + H + + 24SO -=BaSO 4↓+H 2O D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a 2++3HCO -+OH –=CaCO 3↓+H 2O【答案】B【解析】A .电荷不守恒,A 错误;B .正确;C .配比错误,OH-、H+、H 2O 的化学讲量数都是2,C 错误;D .漏了NH 4+和OH –之间的反应,D 错误。

答案选B 。

5.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除去NaHCO 3固体中的Na 2CO 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B .制备无水AlCl 3 蒸发Al 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 .鉴别NaBr 和KI 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 4萃取【答案】D【解析】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物质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C 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步骤。

6. 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 、Y 和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 B. Y 的简单离子与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Y 与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Z 与X 属于同一主族,与Y 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推断,简单氢化物能用作制冷剂的应为液氨,故W 是N 。

短周期中Na 原子半径最大,故Y 为Na 。

X Y Z 、、 形成的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与刺激性气体,推测该沉淀为S ,刺激性气体为2SO ,则该盐为223Na S O 。

反应方程式为:22322Na S O 2HCl ===2NaCl SSO H O ++++↓↑。

所以X 是O ,Z 是S 。

A.因为O 的非金属性强于N ,所以稳定性23H O NH >,故A 正确;B.Na +: 、2O -:,Na S溶液水解呈碱性,而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应为酸性水溶液,故C错误;D.S与O同为故B正确;C.2第VIA族,与Na同为第三周期,故D正确.7.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答案】B【解析】通过图示可以得到反应①为CO2+H2→CO,根据原子守恒,得到反应①为CO2+H2=CO+H2O,A 正确;B、反应②生成(CH2)n中含有碳氢键和碳碳键,B错误;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C正确;D、观察可以发现图中a是(CH3)2CHCH2CH3,其系统命名法名称是2-甲基丁烷,D正确。

答案选B。

8.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

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MnO +H++H2C2O4→Mn2++CO2+H2O。

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量,滴定反应为:4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 2+氧化为Fe 3+ ; 双氧水(H 2O 2) (2) SiO 2 (或H 2SiO 3);SiO 2+4HFSiF 4↑+2H 2O(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Fe(OH)3 、 (OH)3(4)45.0% 【解析】价,整体升高2价,最小公倍数为10, 因此MnO 4-的系数为2,H 2C 2O 4的系数为5,运用关系式法5Ca 2+~5H 2C 2O 4~2KMnO 4n (KMnO 4)=0.0500mol/L×36.00×10-3mL=1.80×10-3moln (Ca 2+)=4.50×10-3mol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0×10-3mol×40.0g/mol/0.400g×100%=45.0%。

9. 4512Li Ti O 和4LiFePO 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3FeTiO ,还含有少量MgO 、2SiO 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

(2)“酸浸”后,钛主要以24TiOCl -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22TiO H O x ⋅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min 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 30 35 40 45 50 22TiO H O x ⋅转化率/%9295979388分析40℃时22TiO H O x ⋅转化率最高的原因___________。

(4)2515Li Ti O 中Ti 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5)若“滤液②”中21(Mg )0.02mol L c +-=⋅,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3Fe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351(Fe ) 1.010mol L c +--=⨯⋅,此时是否有342Mg (PO )沉淀生成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4FePO 、342Mg (PO )的sp K 分别为221.310-⨯、-241.010⨯。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4FePO 制备4LiFeP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100℃、2h ,90℃,5h (2)FeTiO 3+ 4H ++4Cl − = Fe 2++ 24TiOCl -+ 2H 2O(3)低于40℃,TiO 2·x H 2O 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 2·x H 2O 转化反应速率下降(4)4 (5)Fe 3+恰好沉淀完全时,c (34PO -)=2251.3101.010--⨯⨯mol·L −1=1.3×10–17 mol·L −1,c 3(Mg 2+)×c 2(34PO -)=(0.01)3×(1.3×10–17)2=1.7×10–40<K sp [Mg 3(PO 4)2],因此不会生成Mg 3(PO 4)2沉淀。

(6)2FePO 4 + Li 2CO 3+ H 2C 2O 4高温2LiFePO 4+ H 2O ↑+ 3CO 2↑【解析】(1)由图像推出浸出率为70%时有2个点满足(2)反应物为3FeLiO ,因为酸浸,故反应物应有H +,因生成物为24TiOCl -,因此反应物中还应有Cl -,因反应物有H +,故生成物中应有2H O ,然后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

(3)略(4)过氧键存在于1-的O 中,每2个1O -之间存在1个过氧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