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程授课教案
第1页共4页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人:袁碧珍

课次 1 课时 1 课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第三节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认识容量瓶并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
2.熟悉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2、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
难点: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演示实验、课堂讨论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一、容量瓶的介绍:
1、构造:磨口、细颈、平底。
2、特点:(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容量瓶常见规格
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2)容量瓶上只有一条刻线而无刻度。
3、使用方法:验漏、洗涤。
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漏):加水-塞塞-倒立观察-若不漏-正立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则用;
(2)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3)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4)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规格;
(5)使用时手握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考虑温度因素。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配制250mL 0.5mol·L-1的NaCl溶液为例)
1、 所需实验仪器及药品
烧杯(100mL)、容量瓶(250mL)、胶头滴管、量筒(100mL)、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NaCl(s)、
蒸馏水。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NaCl :0.5mol·L-1×0.25L×58.5g·mol-1=7.3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NaCl 7.3g。
(3)溶解:将称量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4)移液: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注意: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
外,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沿瓶壁流下),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
转移至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
匀。
(6)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
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7)摇匀: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
(8)装瓶贴签: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

如图: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三、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以配制NaOH为例,在进行误差
分析时,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

【提醒】
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
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课堂练习】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1、实验室需用480mL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
正确的是 (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2、用经过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250mL0.2mol/LNaOH溶液。
(1)在下列实验仪器中,不必使用的是 。
A、托盘天平 B、500mL试剂瓶 C、500mL容量瓶 D、250mL烧杯
E、胶头滴管
(2)除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在该实验中的用途是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时 。
(4)配制时经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用适量的蒸馏水加入盛NaOH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B、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
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课本第55页 习题第1、2、6、小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0-52

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