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2015-2016学年测树学本科考试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径阶
2.树皮率
3.林分
4.优势树种
5.疏密度
6.一元材积表
7.林分直径结构
8.造材
9.总生长量
10.角规控制检尺
二、问答题
1.划分林层的标准
2.轮尺测径的注意事项
3.平均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4.树木生长方程的性质
5.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
三、证明
画图阐述以样点为中心的多重同心圆原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径阶: 为了测算简化,测量直径时,按照一定的宽度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
2.
3.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结构相同,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称为林分。
4.优势树种: 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5.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量)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量)之比称为疏密度(P)。
6.一元材积表: 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7.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称为林分直径结构,或林分直径分布。
8.造材: 对树干或原条进行材种划分的工作称为造材。
9.总生长量: 树木从种植开始至调查时(t年),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称为总生长量。
10.角规控制检尺:对角规绕测记数的林木实测直径,并按径阶统计记数的工作称为角规控制检尺。
二、问答题
1.划分林层的标准
(1)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主林层100%)
(2)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30m3/hm2
(3)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4)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2
2..轮尺测径的注意事项
(1)测直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树木断面接触
(2)先读数,然后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树干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相互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直径
(4)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该位置上、下等距离生长正常处测两个直径取平均值
3.平均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1)设置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n
i i
n
i i
g
G
V M 1
1
标地标地
标地
S M M =
(2)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Dg ,并在树高曲线上查定林分平均高HD
(3)以Dg (1±5%)及HD (1±5%)为标准选干形中等的林木1~3株作为平均标准木,伐倒或立木区分求积,计算标准木材积(Vi ) (4)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n —标准木株数G —标准地总断面积Vi ,gi —第i 株标准木的材积、断面积 (5)计算林分蓄积量
S 标地——标准地面积 4.树木生长方程的性质
树木生长方程y (t )是一条“S 型”曲线,其性质由树木的生长特点决定。
(1)初始条件:初始条件1:t=0时,y(t)=0。
(H ,V 生长满足该条件)
初始条件2:t=t 0≠0时,y(t 0)=0。
(D 1.3生长满足该条件) (2)边界条件:y (t )有一条渐进线,即: t →+∞,y (t )→k (3) y (t )是关于t 的单调非减函数,即:当t 1<t 2时,y(t 1)≤y(t 2) (4) y (t )是连续光滑函数,即一阶导数连续。
5.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
长量的关系
(1)树木在幼年阶段,虽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2)连年生长量达到高峰的时间比平均生长量早(3)平均生长量达到高峰时,Z(t)=θ(t),即两条曲线相交。
对材积来说,此时树木的年t m 在林业上称为数量成熟龄(4)平均生长量达到高峰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t)<θ(t)。
三、证明
i
i i i D l L R R D L
l =⇒=2
2
⎪⎭
⎫ ⎝⎛==i i i D l L R S ππ2
4
i i i D Z g π
⨯
=i
g i g
i i
i i
i
i i
i i Z F G L l F l L D Z D S g G G g S ⨯=⎪⎭
⎫
⎝⎛⨯==⎪
⎭
⎫ ⎝⎛⨯=⨯==故:为角规断面积系数
定义:2
2
2225004
1000010000
10000
ππ
1.假设林分中所有树木的胸径均相等为Di 。
现有三株树P1、P2、P3,P2为临界树。
用角规绕测时形成以测点为圆心、以Ri 为半径的假想样圆。
令角规
长度为L ,缺口宽为l ,样圆半径Ri ,临界树直径Di 。
由三角形相似得:
那么此样圆面积为:
2.若角规绕测时,落入样圆内及样圆边界上的共有Zi 株树时,(即绕测一周记数为Zi 株)则样圆内及上的林木的断面积和为:
3.林分每公顷断面积计算 把样圆面积换算为一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