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文言文之写人散文类()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1.称赞,赞许效法2.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之以德| 弱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细柳营(节选)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军士吏被甲被:天子且至且:将军约约:按辔徐行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1.被:同“披”且:将要约:规定徐:缓慢2.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士”。
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
3.示例:恪尽职守(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严整)刚正不阿()[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西河美稷:地名。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2.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3.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1.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
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
2.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3.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注释]亭林:即顾炎武。
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释:呼老兵诣道边酒垆诣:咨其风土咨:2.翻译下面的语句。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3.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1.放下到询问 2.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3.勤奋、严谨、专注()江天一传(节选)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
3.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
()1.告诉 2.提示: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
3.提示: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是三国时期的,这篇文章是他写给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5.“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1.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2.时发扬光大选拔询问3.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
4.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
(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或回答“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5.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
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自下:谦虚。
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简拔:裨补阙漏:优劣得所:意气扬扬: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1.选拔;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
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