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3.特点
①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②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加深; 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4.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 的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思想上:有利于冲破旧文化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 髓,又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推进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促进物质 生活近代化。
2.初步发展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①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③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的运动; ④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表现:①出现一批实业家:南张北周、荣氏兄弟; ②设立的厂矿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 ③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④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维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B.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化
近代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衣
女装:旗袍等;男装: 长袍、西服、中山装等
以朴素为主
多姿多彩
食 西餐、面包、咖啡等
统购统销、使用 1987解决了温饱问题
粮票
,实行“菜篮子”工程
住 花园式的楼房等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 动了“安居工程”
4.较快发展
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原因:①中国基本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表现: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超过 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发展迅速,成为民族工 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②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主要);
从行业看:发展最快的是棉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 等轻工业,重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近代
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②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
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③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
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阶级基础
C.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的进步
交通
1.铁路事业的发展: ①诞生:1881年唐胥铁路②发展:1909年京张铁路,铁路史上 的里程碑;建国后飞速发展。 2.水运事业的兴衰: ①诞生: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②发展:1900年民间兴办各种轮 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在列强的排挤下艰难求生;新中国成立后国 家统一管理,或较快发展。③衰落:20世纪90年代 3.航空: ①开始: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 业的开始;②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③1920年中国首 条航线北京至天津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4.特点: ①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一定发展② 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带有半殖民地色彩③地域之间的发展 不平衡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A.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它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这是社会经济 结构本质属性,在中国近代社会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各种经济 形式的构成与相互关系。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表现 形式---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形式:外国资本主义经 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这样传统的封建经济 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过渡。
新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 ②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
3.短暂的春天
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9) 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推翻了封建专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④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侵华(主要原因);
表现:从发展规模看:投资增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速,工业发展速度快;
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 带来深重灾难和巨大屈辱;
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 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 济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 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向西方学习 的浪潮,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历史地位
经济: 是新的经济因素,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符合世界历史发 展的潮流,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始终未能在中国 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政治: 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 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发展趋势: 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其发展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
c.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旗号:“自强”、“求富” 4.实践:
①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 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②求富: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 北织布局,这些民用企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 5.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6.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7.评价:
主要表现: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买办和 买办化商人出现) ③近代工业出现(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出现)
A.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⒈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①方式:发动侵华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②危害:中国失去了关税等主权,被迫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1.积极方面:缩短了中国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进程,对中 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兴办近代工业,刺激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 ②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 近代化,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 ③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2.消极方面:实质是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①由清朝官府发起,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②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图强; ③民用工业因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没有达到求富的目 的; 思维点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科技和国防的近代化,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根本出发点最 终导致其失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至一战前; 3.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尤其是一战期间; 4.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战前 夕); 5.日益萎缩:抗战时期; 6.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 7.获得新生:建国初期。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7.获得新生
时间:建国初期 原因:合理调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表现:恢复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现代 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发展经济 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外环境做保证;要大力倡 导科技兴国战略;在维护国家主权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
历史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经济: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导致近 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最重大最深刻的变化,促进封建经济 解体;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治: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 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导致 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 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共诞生创造了条件; 思想:不断冲击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文化传播提供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 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 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 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⒉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①原因:凭借政治和经济等特权。 ②表现:1842—1846年以英国为代表,大量洋货涌入;1860年以 后,洋货涌入通商口岸乃至内地。
3.影响
①自然经济破坏并逐步瓦解,促使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 社会矛盾激化; ②使中国农产品日益殖民化、商品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 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解体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和脆弱性,抵挡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2.表现:
①出现了“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重大标志,农业与 家庭手工业的分离); ②农产品日趋商品化(催化剂,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 ③“闭关锁国”的变化(逐步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 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风俗 习惯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改变婚姻制度等;改变 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
涤荡封建糟粕; 制定《婚姻法》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 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2.原因
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 变革的影响; 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