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加权平均数
教材分析:
前面我们学过了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知道了平均数的有关概念及其求法,本节主要平均数的又一求法,这是学好数据的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教材通过一个实例入手,引出要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权,组中值等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在本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现在有用,今后我们还会有更深的体验.
【课时分配】2课时
§20.1.1加权平均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
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
【教学方法】
)
n
x
++
叫做这2
n n
x ω
ω
++
∙+
+
n f
x
++∙
510)
请你设计一个评分方案,并根据你的评分方案计算一下哪一个班的卫生情况最好?
(根据权重为15%、10%、35%、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卫生成绩;) (1)一班的成绩=95×15%+90×10%+90×35%+85×40%=88.75;二班的成绩=90×15%+95×10%+85×35%+90×40%=88.75;
三班的成绩=85×15%+90×10%+95×35%+90×40%=91;
∴三班的成绩最高.
2)如果按照四项的权重一样,则三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
一班的成绩=(95+90+90+85)÷4=90;
二班的成绩=(90+95+85+90)÷4=90;
三班的成绩=(85+90+95+90)÷4=90;
∴三个班的成绩一样.
(教学说明:权在数据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练习很好的体现出来,包括组中值的确定等,都是加权平均数的一大重要内容)
五、课堂小结:
1、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什么?
(教学说明: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历程,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六、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P115:练习第1,2 题
【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自学为前提,引导学生认识了又一种平均数的求法,然后又通过数学问题检测学生自学的内容是否能很好的掌握.在以探究合作性学习为主,教师仅仅起到引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能让学生的主体思维得到很好发展,并就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纠正,期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得自然、学得主动、学得有
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加权平均数的求解,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