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阻抗变换器和回转器一、摘要本文提出了利用运算放大器实现:(1)负阻抗变换器(NIC)的电路(2)回转器电路二、引言1、理想运算放大器有着①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为无穷大;②输入电阻为无穷大;③输出电阻为零的特性。
而它在线性工作区的两个特性:“虚短”及“虚短”使得它有了广泛的应用。
如比例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等。
本文中则是实现了简单的负阻抗变换器和回转器。
2、负阻抗变换器(NIC)是一种二端口器件,是电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工程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一般由一个有源二端网络形成一个等值的线性负阻抗。
该网络可由线性集成电路或晶体管等元器件组成。
3、回转器是一种二端口网络元件,可用含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来实现。
它有着①不消耗能量不存储能量②非记忆元件③线性非互异元件④电量回转作用的特点。
也就是说它具有把一个端口的电压(或电流)“回转”成另一端口电流(或电压)的能力。
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将电容“回转”成电感,或反之。
三、正文(一)实验材料与设备装置本实验采用的是虚拟的方法,所使用的软件为Multisim7。
(二)实验过程1、用运放设计一负阻抗变换器(NIC)电路⑴电流反向型负阻抗变换器(INIC)(图11 INIC电路INIC的端口特性可用T参数描述为:U11 0 U2 ,其中1 0 = T= I1 01 /k 当有负载Zl时,11’ 端口看进去的端口阻抗Z=U1/I1=kU2/I2,即为Z=-kZ2、即若22’接电阻R时,端口阻抗为-kR;接电感时,端口阻抗为-kL;接电容时,端口阻抗为-kC。
⑵电压反向型负阻抗变换器(VINC)(图12 VNIC电路VNIC的端口特性可用T参数描述为:U1k 0 = T= I1 01 I2 01当有负载Zl时,11’ 端口看进去的端口阻抗Z=U1/I1=kU2/I2,即为Z=-kZ2、即若22’接电阻R时,端口阻抗为-kR;接电感时,端口阻抗为-kL;接电容时,端口阻抗为-kC。
总结:利用NIC电路可实现负电阻、负电容及负电感。
⑶实验电路INIC的开路稳定(OCS)及短路稳定(SCS)性的研究① OCS研究:改变OCS端口的阻值,观察T矩阵中参数k的变化情况。
实验线路参见图11a。
其中SCS端口接入7V直流电源,元件R1=1000欧,R2=2000欧,R3为可调。
则K理论值为0、5。
图11a 电流反相型阻抗变换器实验电路a(INIC)表11aR3U/VIR=U/IK=-R/R3OCS端口接入小电阻临界状况507、0000、028A5007、0000、028A10007、0000、028A10017、000-0、014A-50010507、000-0、013A-538、4OCS端口接入大电阻1600、07、000-8、753mA-799、70、49981800、07、000-7、780mA-899、70、49982000、07、000-7、002mA-999、70、49982200、07、000-6、365mA-1099、70、49992400、07、000-5、835mA-1199、60、4998从表中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当OCS端口接入的电阻值小于1000欧时,电路并不满足上面推导的T矩阵关系式,而接入大于1000欧的电阻时,电路趋于稳定,而实验测得的参数k=0、4998的误差为0、4‰,这说明该电路能很好的满足T矩阵关系式。
即OCS端口只允许接高阻抗负载,即满足开路稳定。
② SCS 研究:改变SCS端口的阻值,观察T矩阵中参数k的变化情况。
实验线路参见图11b。
其中SCS端口接入7V直流电源,元件R1=1000欧,R2=2000欧,R3=3000欧,R4可调。
则K理论值为0、5。
图11b 电流反相型阻抗变换器实验电路b(INIC)表11bR4U/VIR=U/IK=-R/R3SCS端口接入小电阻107、047-4、699mA-1499、7 0、4999307、143-4、763mA-1499、70、4999507、241-4、828mA-1499、80、4999707、342-4、897mA-1499、30、4998907、446-4、966mA-1499、40、4998临界状况SCS端口接入大电阻66712、593-8、397mA-1499、7668-4、2130、017A-247、8800-5、4430、016A1000-6、9970、014A1200-8、2960、013A从表中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当SCS端口接入的电阻值大于667欧时,电路并不满足上面推导的T矩阵关系式,而接入小于667欧的电阻时,电路趋于稳定,而实验测得的参数k=0、49986的误差为0、28‰,这说明该电路能很好的满足T矩阵关系式。
即SCS端口只允许接低阻抗负载,即满足短路稳定。
⑷实验电路VNIC的开路稳定(OCS)及短路稳定(SCS)性的研究①OCS 研究:改变OCS端口的阻值,观察T矩阵中参数k的变化情况。
实验线路参见图11a。
其中OCS端口接入8V直流电源,元件R1=1欧,R2=0、5欧,R3为可调。
则K理论值为2。
图11a 电压反相型阻抗变换器实验电路a(VNIC)表11aR3U/VIR=U/IK=-R/R3临界状况1n8、00014、500GA1u8、000-4、004MA1、9980uOCS端口接入大电阻1000、08、000-4、000mA-2000、02、00001200、08、000-3、332mA-2401、02、00081400、08、000-2、858mA-2799、21、99941600、08、000-2、503mA-3196、21、99761800、08、000-2、222mA-3600、42、0002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当OCS端口接入的电阻值小于1u欧时,电路才并不满足上面推导的T矩阵关系式,而接入大于1u欧的电阻时,电路趋于稳定,而实验测得的参数k=1、9996的误差为0、2‰,这说明该电路能很好的满足T矩阵关系式。
对于这个电路,它对大电阻的要求并不高,只需大于1u欧的电阻的电阻就可。
② SCS研究:改变SCS端口的阻值,观察T矩阵中参数k的变化情况。
实验线路参见图11b。
其中SCS端口接入8V直流电源,元件R1=1欧,R2=0、5欧,R3=3000欧,R4可调。
则K理论值为2。
图11b 电压反相型阻抗变换器实验电路b (VNIC)表11bR4U/VIR=U/IK=-R/R3SCS端口接入小电阻10、08、013-1、336mA-5981、999330、08、040-1、341mA-5995、61、998550、08、067-1、345mA-5997、81、999370、08、094-1、350mA-5995、61、998590、08、121-1、354mA-5997、81、9993临界状况接入大电阻26 30、014、056-2、316mA-6069、12614、060-2、315mA-6073、42637、0-5、5635、149mA-1080、44000、0-8、5164、418mA-1927、6从表中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当SCS端口接入的电阻值大于2637欧时,电路并不满足上面推导的T矩阵关系式,而接入小于2637欧的电阻时,电路趋于稳定,而实验测得的参数k=1、99898的误差为0、5‰,这说明该电路能很好的满足T矩阵关系式。
即SCS端口只允许接低阻抗负载,即满足短路稳定。
总结以上四组数据可知,用集成运放组成的NIC,为稳定工作,必须保证运放的负反馈强于正反馈。
OCS正是只容许接高阻抗负载的端口,为开路稳定端;SCS正是只容许接低阻抗负载的端口,为短路稳定端。
2、用运放设计一个回转器电路⑴设计如图21回转器电路参数见图示。
回转器电压电流关系式的推导过程如下:其中g=1/R、很显然,此方程为回转器(与图22。
元件参数为:电阻R1-R7和R9全取1000欧,电源电压3V,频率1000赫兹,R8为可调电阻。
则理论值g=1/R8=0、001。
图23 将电容回转成电感电路表2-3f/Hz1001xx0140150155160I/mA3、6053、7433、8473、9213、9693、9954、0004、002f/Hz165170180190200210220230I/mA3、9993、9793、9573、9403、9003、8533、8013、745特别的,我还测得了f0=159、155Hz时,I=4、002mA为了得到直观的I变化趋势,作图2-3-1。
图2-3-1 I-f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读出I取最大值时所对应的频率为160Hz,误差为0、5﹪,这说明了设计的电路的确将电容回转成了一个纯电感。
四、总结本次实验中我研究的侧重点为①电路中参数的选择②实验数据的测量及处理。
在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方面,需要我们对电路的原理及运行方式和特性有熟练的掌握,否则无法选出能够测得较准数据电路元件。
如在NIC电路之中,T矩阵参数的有几种表达方式,为了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我选择了本文中的矩阵方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只需测一个参数即k即可,如此很是方便快捷。
不仅如此,实验中电路里的电源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开始做这个实验时我选择的电源过大,测出的数据跳动性很大,在选择了小一些的电源之后,实验数据稳定了很多。
在实验数据的测量及处理方面,主要的难点在NIC电路中端口SCS和OCS研究上。
在此,我选择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
控制了电路中的变量之后,研究也变得方便了很多。
而测量出SCS和OCS端口的临界电阻也需要很大的耐心,不断重复测量。
在回转电路中,如何证明电容回转后形成了一个电感是另一个难点。
在老师的提示下,我选择了LC谐振中的串联谐振。
而我们已经在平时做过研究LC谐振的电路实验,在这里可以说是学以致用。
总的来说,这次的电路虚拟实验给了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书本里没有的知识如负阻抗变换器,而且懂得了书本里面放大器的实际应用和回转器的构成等。
五、参考文献老师提供的有关负阻抗的课件一份、上海交大实验负阻抗的研究课件、网上的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