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上册20_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20_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20.1锐角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能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能运用三角函数的增加性判断角的范围。

四、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增减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你走进学校,首先看到的是操场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你是不是很想知道,操场的旗杆有多高?
如图所示,九年级(2)班的同学,站在离旗杆A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ABC为34°,并已知目高BD为1米。

你知道怎么计算旗杆的实际高度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1:小组合作
在△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sinA= ∠A的对边/斜边=BC/AB=a/c
强调:“si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要误解为sin.A,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单独写成符号sin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离开了确定的锐角无法显示它的含义。

在△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cosA= ∠A的邻边/斜边=AC/AB=b/c
强调:“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要误解为cos.A,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单独写成符号cos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离开了确定的锐角无法显示它的含义。

在△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tanA= ∠A的对边/邻边=BC/AC=a/b
强调:“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要误解为tan.A,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单独写成符号tan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离开了确定的锐角无法显示它的含义。

活动2: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2)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①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②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③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3)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1≥cosA≥0。

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

(三)重难点精讲
例题1、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sinB=AD/AB
B. sinB=AC/BC
C. sinB=AD/AC
D. sinB=CD/AC
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解答:在Rt△ABC中,∠BAC=90°,sinB=AC/BC
∵AD⊥BC
∴sinB =AD/AB
sinB=sin∠DAC=DC/AC
综上,只有C不正确
故选:C。

例题2、如图,已知:45°<∠A<90°,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sine = cosA
B.sin>cosA
C.sinA>tanA
D.sinA<cosA
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sinA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cosA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得出答案。

解答:∵45°<A<90°,
∴根据sin45°=cos45°,sinA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cosA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当∠A>45°时,sinA>cosA。

故选:B。

(四)归纳小结
求三角函数的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进行求解。

2.知道一边和一个特殊角,先求出一边,再利用定义求解。

3.利用等角来代换,
4.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要构造成直角三角形。

常见的几种情况如下:
一是一些特殊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
二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三是由题意直接构造直角三角形。

5.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1≥cosA≥0。

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

(五)随堂检测
1.在Rt△ABC中,已知∠C=90°,∠A=40°,BC=3,则AC等于()
()
A. 3tan50°
B. 3sin50°
C. 3ta n40°
D. 3sin40°
2.在Rt△ABC中,∠C=90°,那么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c=a•sinA
B. c=a•tanA
C. c=a/cosA
D. c=a/sinA
3.在Rt△ABC中,∠C=Rt∠,则cosA可表示为()
A. BC/A B
B. BC/AC
C. AC/AB
D. AC/BC
4.在Rt△ABC中,∠C为直角,AC=5,AB=13,则下列正确的是()
A. sinA=5/13
B. cotA=13/5
C. tanA=12/5
D. cosA=12/13
5.如果∠A为锐角,sinA=1/4那么()
A. 0°<∠A<30°
B. 30°<∠A<45°
C. 45°<∠A<60°
D. 60°<∠A<90°
6.在Rt△ABC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锐角A的正弦值____。

7.已知sinα<cosα,那么锐角α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α为锐角,则m=sinα+cosα的值()
A. m>1
B. m=1
C. m<1
D. m≥1
【答案】
1.A
2.D
3.C
4.C
5.A
6.没有变化
7.0°<α<45°
8.A
六、板书设计
20.1锐角三角函数
探究1:探究2:例题1:例题2:
求三角函数的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进行求解。

2.知道一边和一个特殊角,先求出一边,再利用定义求解。

3.利用等角来代换,
4.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要构造成直角三角形。

常见的几种情况如下:
一是一些特殊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
二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三是由题意直接构造直角三角形。

5.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1≥cosA≥0。

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

七、作业布置
课本P92习题2、3
练习册相关练习
八、教学反思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了解测量旗杆的高度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增减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