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商业银行(1)

第五章商业银行(1)

第五章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

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诞生。

2、发展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发展而来:(1)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不少高利贷银行顺应时代的变化,降低贷款利率,转变为商业银行。

这种转变是早期商业银行形成的主要途径。

(2)按资本主义组织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现代商业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最早建立的股份制银行,而且,英格兰银行的组建模式被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商业银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制度1、性质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拥有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财产、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但又不是一般企业,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因为一般企业经营的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而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特殊商品——货币,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不仅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也存在很大差异:①与中央银行比较,商业银行从事金融业务的主要目的是盈利。

而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政府机关,从事金融业务的目的不是为盈利。

②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全面、范围更广,其他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都属于特种金融机构,只能提供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金融服务。

2、职能(1)信用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

(2)支付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3)信用创造。

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它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用工具的创造,如银行券或存款货币;二是指信用量的创造。

(4)信息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指那些最有可能不归还贷款的人最积极地争取贷款,并且最有可能获得贷款。

要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金融中介机构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搜集借款者的信息,在能够分辨信贷风险高低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道德风险是交易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指借款人可能掩盖借款的真实用途,从事对贷款人不利的活动。

由于银企关系的广泛存在和该关系的持续性,使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具有作为“代理监督人”的信息优势,同时它还具有专门技术及个人无法比拟的行业经验,这就降低了在贷款合约中存在的道德风险。

(5)金融服务。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3、组织制度: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的形式:(1)单元(单一)银行制:代表——美国(2)分支行制:大多数国家采用,典型代表是英国(3)持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4)连锁银行制:美国中西部比较普遍。

三、商业银行的业务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

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本和负债两部分,其中负债由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构成。

(1)存款负债:传统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1)活期存款:可由存款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

活期存款工具创新NOWS: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可支付利息的支票账户。

SNOWS: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在NOWS基础上产生,主要区别在于SNOWS 有一个最低存款余额的限制。

2)定期存款:是客户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定期存款创新:MMDA: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要求有最低开户金额,存款利率没有上限,没有最短期限,取款应提前通知。

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金额大一般10万美元以上,可流通转让。

ATS:自动转账服务账户,客户可同时在一个银行开立两个账户,有息的储蓄和无息的活期账户,两账户之间可相互转账。

即可享受支票的便利,又可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

3)储蓄存款:城乡居民个人存款,可分为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2)借入负债,按借款时间,可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指一年以内的银行债务,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转贴现、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和欧洲货币市场借款等方式。

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是指借入欧洲美圆和其他的外国货币。

该市场不受任何一国的政府管制和税收限制,存款利率较高,贷款利率较低,因而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大量资金供求者长期借款: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

2、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业务,主要分为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1)贷款业务:种类◎按贷款期限: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5年以上);◎按贷款的保障条件: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按贷款的具体用途: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按贷款的偿还方式: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按贷款风险度: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正常贷款:借款人经营与财务状况完全正常,商业银行对借款人偿还贷款有充分的把握,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利因素。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发展下去,回影响借款人的还款。

这类贷款的损失概率小于5%。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这类贷款的损失概率在30%~50%之间。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

这类贷款的损失概率在50%~70%之间。

损失贷款: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程序之后,贷款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这类贷款的损失概率在95%~100%之间。

程序:贷款申请——贷款调查——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贷款审批——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贷款发放——贷款检查——贷款收回(2)证券投资业务:主要作用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合理避税增加收益等。

◎概念: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在证券市场买卖有价证券进行投资的活动。

◎作用: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和合理避税、提高收益等◎投资对象:短期国债、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公司债券、央行票据等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如担保、汇兑、代理、结算等。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根据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业务性质,将其分为九类:支付结算、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和其他类。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贷款的能力。

流动性在这里有两层含意,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

(2)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安全性的反面就是风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

(3)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

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4)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

①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到利润最大化,又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

②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

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

③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