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视野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二.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

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三.材料
1.实验对象:人
2.实验仪器: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四.方法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线即以此角度表示。

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至于托颌架上。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视标(视标颜色任选),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

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

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同法测出对侧相应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所选颜色视野的范围。

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五.实验结果
个人视野相应经纬度原始数据
【思考题】
视觉实验时,刺激图片选用多大的视角合适
答:视角不宜太大,控制在普通人的视角范围之内。

盲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原理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

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三.材料
1.实验对象:人
2.实验仪器:白纸,铅笔,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四.方法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罩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

令受试者注视“+”字。

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心向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

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

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

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

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
离及盲点直径。

五.实验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