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6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06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 式。
《论语· 先进》篇: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 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六、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第一,要了解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学。
第二,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建立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第一,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
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第一,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第二,追踪世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做到“常教常新”。 第三,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
化;科研是一所高校获得声誉和资源的有效手段;科研是教师 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 大学的地位靠科研。”
科研兴校,校兴科研!
正因为如此,不少高校把科研看得很重。“大学的生存靠教学,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教学与科研
科研是教师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在职称的晋升上,虽说是教学、科研并重,实际上,
第一,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
之间的关系,使之既成系统又有一定弹性,能够根据需要灵活 地进行调整。
第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生
认知结构特征进行教学。
第三,要帮助学生克服好高骛远、不求甚解、急于求成的心理
倾向,树立求实、奋进的学风。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三) 要探求教学规律,懂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的责任所在,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教师的作用: • 选择教育资料(导向) • 激活知识(兴趣) • 优化环境
教师的魅力在于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 。
教师的魅力在于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教育是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 个灵魂撞击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苗,燃烧则是学生自己 的事。 教学是教师的生命历程,让我们用整个生命去对 待教学,对待我们的学生。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学习知识是个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建构, 个体总是通过原有的认识结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 理解与获得。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教学过程 是人的生命历程,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中,对教师而言,上课是人的交往,而不 是单独的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仅是教授;是 生命活动和自我实践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 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 非简单地展示结论。
一种紧张的状态。教师喜欢教学工作,但同时,美国的教 师职位一直深受研究才是该职业基石的观念的影响。非常 看重“学术成绩”。
一个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负责人,“我所见的最好的教师也
正是那些在研究工作中的领先的人”,来反驳那些认为自 己“没有搞研究是因为想把精力集中于教学”的教师们。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观
( 一)
要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思想水平;了解 他们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了解他们的人 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状况及取向; 了解他们的困惑以及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 的难点;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等等。
(二) 教育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状况来进行。 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长善救失‛,发现 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自己将其 生长、放大,以其去克服自己身上的消 极因素。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二、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第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第二,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能结构,恰当把握教
学内容的难度,使之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及智能结构相适应。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要加强理论的教学,把理论知识教透、教活。
人有两个基本功能:消化、内化。
学生是活生生的、每时每刻都处于思考之 中的生命性,都处在内化之中。内化是素 质形成过程中渐变与突变、渐悟与顿悟的 统一,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是‚认识、 感受体验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 。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 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 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第二,要为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机会和园
地。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谁是第一位的问题。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教学与科研
高等教育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一个被长期争论的话题。近
代大学产生之初,它还只有单一的使命: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因此,当初大学的任务也是单一的教学,并无现在所说的教学 和科研的矛盾。当然,学术水平不管是否作为一项独立的要求, 即使在当初也是影响教学的。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教学与科研
科研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科学研究活动的全面开展是保证大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科学技
术的最新成果,使教学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基本条件之一。
强调让学生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做出发现与发明,最好教师
自己有过发现和创造。
没有从事过科学研究的教师难以胜任研究生教学。
人格影响
学生
开始
明确目标 分析任务
教学过程流程图
确定原有水平 课的设计
修改教程 提出补救措施
教学
评价 找出成绩不良的原因 未达到目标 ?
停止
教育目的 学校教学目标
学科目标 课程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学科目标 课程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学科目标 课程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 • • • • • 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 一、做好准备,激发动机 二、感知教材,构成表象 三、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四、巩固知识,增强记忆 五、运用知识,促进迁移 六、检查效果,获得反馈
洪堡提出了大学应同时肩负科学研究、学术创造的任务之后,
大学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和科研相互关系的问题就 出来了。这一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校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教学与科研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内也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的矛盾,这也是
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一般是更重视科学研究。原因是:科研比教学更容易判断和量
领会知识案例
放在左端放上一个10克的砝码和一 个20克的砝码,再在右端放上一个 30克的砝码,天平两端平衡了。等 式:10+20=30。
老师把20克的砝码换成一块木头, 仍平衡,等式:10+X=30。得出简 易方程的定义。
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双向交流、互 动的过程。
问题
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过程,忽视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 ‚我不讲学生就不懂。‛
大多以科研为主,有时甚至以科研成果和水平为唯一指标,或 者说只有科研过硬,教学实在差一点也过得去。国外也是如此。
博耶博士分析:“除了少数人以外,年轻的教授们都知道,假
如他们想得到终身教授的职务或受聘于一所高水平的学校,他 们需要在学术界获得卓越的名声。这不能靠做好教学工作,而 需要在研究和发表著作上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记录。”
二、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学习的量和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作用
量和质的变化情况: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二、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二、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明确的专业目的性(职业倾向性)
(二)对高校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
(三)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 (四)社会实践的多种形式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
在教育上,“主导作用”这个词是从苏联教育学译过来的,意
思是指导、先导的作用,丝毫没有教师为主的意思。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讲解、
训练、指点上,因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得怎样,学 习效果怎样,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坏的主要标志。
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第一,教师要能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第二,贯彻这一原则的核心是在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训练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品
德。
第四,要把科研训练和各门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五、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作用,否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
2、“学生中心论”(内在论、内生论):教学中占中心地位的
是学生,一概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论”:学生学习主动性
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就表现 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而非压制,二者应很好地结合起 来。
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 • • • • • (一)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二)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三)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四)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五)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六)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二、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科学研究的大力开展将会有力地支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