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鱼的肋骨、酒精、烧杯、镊子、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自来水、探针、火柴、污物杯实验步骤(一)、骨的煅烧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用探针轻轻敲击,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不会粉碎),然后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骨变成灰白色,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骨的颜色变化。
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看看有什么结果。
与未煅烧的鱼的肋骨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二)、骨的脱钙拿一根鱼肋骨,然后将鱼肋骨侵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烧杯中。
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发生。
大约15-20分钟后,用你那哪能刚镊子取出肋骨并用清水漂洗,看看鱼肋骨是否变软。
与未侵泡的鱼肋骨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实验记录(1)骨在煅烧时先变成了黑色,最后变成了灰白色,同时还能闻到香味。
煅烧后的骨被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无机物。
(2)鱼骨在稀盐酸中变软。
同时有气体产生。
说明它含有有机物。
实验结果分析1、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2、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3、无机物和有机物使得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的任性。
4、结构的特性与结构的成分之间的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5、成年人的健康骨无机物占2/3,有机物占1/3.骨骼既坚固,又有弹性。
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实验器材:显微镜,动物玻片标本,植物玻片标本,纱布实验过程:取显微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放好目镜和物镜.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将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 当向左移动标本时,物像向右移动,当向前移动标本时,物像向后移动.实验结果:学会了使用显微镜,用显微镜看到了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目标: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培养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实验器材盆栽的天竺葵、黑纸、曲别针、酒精、碘液、大烧杯、锥形瓶、棉花、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开水实验过程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两天。
2、第三天,选两片叶子,一片用黑纸包住,一片不作处理,移到阳光下几小时。
3、上课时,采下两片叶子,放到沸水中煮三分钟。
4、将用水煮过的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瓶口用棉絮堵严,将锥形瓶放到盛沸水的大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变成黄白色,停止加热。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实验效果:经遮光处理的叶子不变蓝;没遮光处理的叶子变蓝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实验目标:1、识别红细胞与白细胞。
2、理解血液是红色的原因实验器材:显微镜、人血涂片、纱布。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镜对光1、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合适位置。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3、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第二步:放置人血涂片把永久性人血涂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基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第三步:镜筒下降1、眼睛看物镜,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2、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第四步:观察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第五步:整理器材把实验器材重新整理好。
三、小组合作实验:1、学生合作做分组实验;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正确做实验。
四、教师讲解: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再次强调。
五、实验拓展:1、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什么细胞有关?2、比较红细胞和白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数目上有什么不同。
观察鸡蛋的结构实验目标:1、识别鸟卵的结构。
2、学会分析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实验材料用具:新鲜鸡蛋4个、4个培养皿、4个镊子、4个解剖剪、一个垃圾桶、一块擦桌布。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初探蛋壳;同学们拿出生鸡蛋,用手摸和手指捏,看会不会轻易捏破,由此卵壳有何作用?用放大镜观察有何发现?操作步骤:①用镊子将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②用镊子将碎裂的卵壳除去,看是否有壳膜? 剪去壳膜看卵壳下面是否有个小空腔;这个空腔叫什么?③再用镊子轻轻的将小空腔下面的内壳膜夹破,使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流到培养皿内;④观察你小组的鸡卵结构,结合课本51页图识别鸡卵的各部分结构(注意观察卵黄上有没有小白点)。
(二)、思考讨论:1、结合课本想一想小白点是什么?2、受精卵和未受精卵有什么区别?3、鸡蛋各部分结构的生理作用?结果分析,完成连线。
胚盘贮存空气,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卵黄悬挂卵黄,固定和减振利于卵的孵化卵黄膜保护的作用卵白供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卵壳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气室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料系带(三)、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器材.(擦拭干净)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目标1.知道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2.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用具:锥形瓶、玻璃管、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棉球实验过程一、实验前的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石灰水,待澄清。
上课前,请两位同学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试管中(石灰水要适量),并按每只烧杯内放两个试管和1个玻璃管的要求,准备出12份(实验组人数视班内人数而定),然后拿到实验室,供实验时用。
二、注意事项:1.实验前,一定先用酒精进行消毒。
2.切勿将石灰水吸入口中!3.玻璃管一端不要插到试管底部,以免影响吹气。
4.吹气的时间要适当,以吹至石灰水浑浊为宜。
三、方法步骤1. 向甲乙两个锥形瓶内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连接好实验装置。
2.用酒精棉球擦拭橡皮管口。
3.缓慢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切勿将石灰水吸入口中!)呼气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4.观察甲、乙两锥形瓶内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5.结论:甲瓶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四、整理实验材料用具1.将两个锥形瓶内的石灰水倒掉,并用清水冲洗锥形瓶。
2.将实验材料用具摆放整齐。
3.将实验桌擦干净,将凳子放回原位。
观察藻类植物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池塘水样,探针实验过程:一、观察衣藻1、学生取池塘水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2、衣藻的形态特点3、衣藻的结构二、观察水绵。
1、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
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
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
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官分化,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结构?”等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结构。
1、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观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个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理解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
水绵的每个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带状的,呈螺旋状排列。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水绵细胞的结构。
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水绵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水绵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和被子植物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的。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在小鱼缸中培养的水绵丝团,提出问题“水钢丝团周围的气泡是什么?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讨论a)衣藻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它是不是动物?为什么?b)衣藻和水绵的细胞是否有分化能力?c)衣藻和水绵结构上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d)想一想,衣藻和水绵与我们常见的树木,花草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四、小结五、完成实验报告观察叶片结构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材料用具: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方法步骤: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
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在显微镜下分清业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看一看叶片下表皮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于下表皮。
四、画图与上一个试验一样。
观察和解剖家鸽实验目的:1.观察家鸽身体内部的主要结构。
2.初步学会解剖家鸽的方法。
实验材料用具:家鸽;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镊子等实验方法步骤1.课前将家鸽麻醉或处死:用乙醚将家鸽麻醉或用少量脱脂棉敷于外鼻孔,用力捏紧,使家鸽窒息死亡。
2.观察外部形态:(1)观察体形和身体的分部:体流线型,适于飞行生活,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翼和后肢。
(2)观察羽毛的结构和分布:展开翅膀,观察强大的正羽,区别羽轴、羽片。
(3)观察足:足上生鳞,有4趾,3趾向前,1趾向后,趾端有爪。
3.内部解剖:(1)将麻醉或处死的家鸽腹部向上放在解剖盘中,用棉球蘸上清水润湿腹面中线附近的羽毛,然后拔掉这部分羽毛。
(2)用解剖剪沿腹部中央偏右或偏左,剪开皮肤,小心剥开皮肤,注意防止损伤嗉囊和气管。
观察胸部肌肉。
(3)沿同样路线剪开腹部肌肉,剪到胸骨为止,再转向左右两侧,沿肋骨后缘剪开体壁,把腹部体壁翻向两侧,露出内脏。
(4)拨开腹部的内脏,从龙骨突两侧剪开胸腔壁,用骨剪剪断肋骨和肩带骨,使胸骨完全游离,然后取下胸骨。
4.观察内部结构:(1)消化系统:揭开口腔,观察口腔内是否有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