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蛋白质消化率(%)=氮吸收量/摄入氮量 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摄入氮 粪氮 粪代谢氮 表观消化率 影响蛋白质消化率的因素:膳食纤维、加工方法、烹
调方式等。
4
(四)蛋白质生物性价值(biological value, BV):指蛋白质吸收后被机体 储留的程度。
BV=储留N/吸收N×100% 储留N=吸收N-(尿N-尿内源N) 尿内源N:是指机体不摄入N时,尿
10
蛋白质缺乏症
缺乏原因: 原发性—摄入不足; 继发性—消化、吸收障碍;生理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
补充;体内合成障碍;分解或损失过多等; 常见缺乏症: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水肿、抵抗力降低、易
感染、易疲劳、病后恢复缓慢等;
11
第三节 脂类
一、概述
脂类由中性脂肪(fat)和类脂(lipoit)组成; 中性脂肪:包括脂肪和油;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后
14
பைடு நூலகம்
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食物 蛋白质(g)
8
四、来源及供给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动物性蛋白质 质量好,植物性蛋白的利用率较低。蛋白质的互补 及适当进行搭配是必要的。
优质蛋白质:动物性、大豆及其制品,要求占总供给 量的20%~30%;
一般蛋白质:粮谷类等,为主要来源; 大豆蛋白质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越来越被世界所认识,
近人体需要的模式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该蛋白 质为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几种 膳食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使所含的氨基酸互相补充, 特别是通过必需氨基酸的取长补短,有可能使模式 趋向合理,有利于机体的充分利用
3
(三)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 度。
大豆不仅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同时可起到许多 保健的功效。
9
来源及供给
膳食提供的蛋白质应满足机体的氮平衡,长期的不 恰当的正氮平衡或负氮平衡都可对人体造成危害。
理论上,成人每天摄入30g蛋白质即可满足氮平衡。 从安全性考虑,成人按每公斤体重每天0.8g蛋白质 为好。由于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以供给量在 1.0~1.2g/kg(体重)。按热能计算,蛋白质摄入占膳食 总热量的10%~12%,儿童青少年为12~14%。
大 米 77 熟黄豆 64 高 粱 56
6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五) 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
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应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 度,因此,它把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 面都包括了,更为全面。
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生物价=储留率/ 食物氮 ×100
7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六)蛋白质功效比 (PER):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 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两 者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所测 蛋白质主要被用来提供生长之需要,所以该指 标被广泛用来作婴幼儿食品中蛋白质得分评价, 实验时,饲料中被测蛋白质是唯一蛋白质来源, 占饲料的10%,实验期为28天。
者又分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 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SFA )、多不饱和脂肪 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SFA ) 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类、脂蛋白等; 脂肪的消化率与其熔点有关。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主要看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必 需氨基酸的组成与机体利用程度;
评价指标: (一)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
食物含N量×6.25=粗蛋含量;
2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二)必须氨基酸含量和比值: 优质蛋白质:食物蛋白质必须氨基酸含量及比值越接
中所含有的N,主要来自组织蛋白的 分解。
5
常用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蛋白质 生物学价值 蛋白质 生物学价值 蛋白质 生物学价值
鸡蛋黄 96 牛 肉 76
玉 米 60
全鸡蛋
94
白 菜 76 花 生 59
牛 奶 90 猪 肉 74 绿 豆 58
鸡蛋白 83 小 麦
67
小 米 57
鱼
83 豆 腐
65 生黄豆 57
12
脂类的分类
中性脂肪:甘油 +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类 类脂
磷脂 固醇 类固醇 脂蛋白
概述
脂的吸收: 在肠道经胆汁和脂肪酶肪作用,形成乳糜微粒被机体 吸收。
脂肪的代谢: 1、立即作为能源,供给机体能量; 2、作为能源储存在细胞内; 3、成为细胞本身的成分; 4、合成某些必需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