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基层技术交底水稳基层施工技术交底XX高速公路LM-3标,起乞桩号K117+856~K146+967.944:主线全长29.112公,起点起于杨井隧道(2.4km)入口,终点与青银高速连接;含定边南、石井子2个互通式立交、定边停车区。
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砼AC-13,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砼AC-20,下面层采用沥青碎石ATB-30,水稳基层混合料约58.3万吨。
一、施工计划根据我项目今年年度施工进度计划和XX管理处的要求,我项目部计划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主线K117+856—K146+967.944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
摊铺长度为29.112km,36cm厚5%水稳碎石基层629.4km²,20cm厚水稳碎石基层23.2km²,18cm厚5%水稳碎石44.2km²。
二、参数1、验证用于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2、确定混合料的摊铺的松铺系数; (初步定为1.28)3、确定标准的施工工艺;4、确定混合料的摊铺工艺;5、确定每一个作业面的合适长度;6、确定压路机的碾压工艺及碾压遍数、拌和楼的拌和能力及运输能力;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原材料准备2)、水泥:采用缓凝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
强度等级PO42.5MPa,水泥细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要求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在水泥进场入罐前了解其出炉天数入3)、碎石:采用宁夏太阳山石料厂生产的5种规格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4)、水:采用水必须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
(2)、施工配合比的准备设计配合比为: 1#:2#:3#:4#:5#:粉煤灰:=35:24:11:7:23:4,水泥用量为4.0%,最佳含水量为4.5%,最大干密度2.451g/cm3。
(3)、施工机械设备及检测仪器准备1)、开工前特种设备和检测仪器应经具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标定合格。
实验室经质监站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相应的工作。
2)、对拌和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保养和调试,确保运转正常、拌料级配准确;对摊铺机、压路机、装载机、运输车辆及小型机具全面验收。
(4)、下承层准备1)、下承层的检查与验收a、下承层的标高、中线、宽度、横坡、弯沉等指标按技术规范要求项目和频率进行全面检,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层的施工。
b、施工前要对下承层要清扫表面的杂物,确保下承层表面无杂物和松散。
2)、测量放样a、利用导线点放出试铺段的中桩,按基层设计宽度用白灰线标示,以确保摊铺宽度和边线顺直。
b、直线段或大半径平曲线曲线段每隔10m(小半径平曲线段上5m)打好钢钎,依据松铺标高挂好两侧导向控制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
3)、侧模准备为了保证压实度、设计标高和横坡,避免碾压时塌肩,按基层摊铺宽度在两侧立长*高=300cm*18cm的钢模,每块模板采用钢钎固定,钢钎钉在模板外侧两端及中间处。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本次水稳底基层施工采用一台徐工XC600型水泥稳定碎石拌和机集中拌和,大吨位自卸车运输,两台徐工RP953T摊铺机并机进行摊铺,碾压采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初压、3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复压、1台胶轮压路机终压,一台小型双钢轮,碾压成型后采用洒水一布一模覆盖养生的施工方案。
1、混合料拌合拌料前拌合楼必须经计量局标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正式拌料前试验室必须进行混合料试拌,经检测后级配含水量、灰剂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确保水泥稳定碎石能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碾压,应根据天气情况、原材料天然含水量,在高温施工季节,早、中、晚的含水量应随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另外含水量应根据运输路程的远近也做适当调整以确保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混合料运输a、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应检查运输车辆的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冲洗干净,运输车辆应尽量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b、运输车辆的数量必须与拌和楼产量和摊铺机摊铺摊铺相匹配。
c、装车时,车辆前后移动,分三次品字形装料。
d、运料车应在拌和后2小时内将混合料运送至铺筑现场并摊铺,3小时内碾压成型。
e、混合料运输车辆应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湿和防止污染,直至卸料时方可取下。
f、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以最短时间排除,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摊铺碾压时,必须予以废弃。
3、混合料摊铺a、施工前进行人工撒水泥后再进行洒水湿润。
水泥洒布量为1kg/m2。
b、摊铺采用两台徐工RP953T摊铺机并机摊铺。
摊铺时应保证其速度一致、摊铺厚度一致、松铺系数一致、路拱坡度一致、摊铺平整度一致、振动频率一致等。
两台摊铺机间的距离为5~10m,组合方式为6m和5.5m。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5-2m/min左右,摊铺机熨平板的振动频率调整为4级,c、基层混合料采用两台摊铺机挂线摊铺,靠低侧摊铺机在前,其外侧挂钢丝,内侧采用移动铝合金导梁控制横坡;另一台摊铺机内侧在已摊铺好的混合料上走“雪橇”,两机搭接处应重叠20cm,d、摊铺机宜连续摊铺,供料能力、运输能力与摊铺速度相匹配,保持有3台以上的运料车在等候卸料。
摊铺时应选用匀速摊铺,禁止摊铺机停机待料。
e、摊铺机就位后,按1.28松铺系数调整好松铺厚度,采用与松铺厚度相同的方木块垫在摊铺机熨平板下,并打开仪器。
f、自卸车在摊铺机前20~30cm处停车,防止碰撞摊铺机,由摊铺机迎上去推动自卸车,边前进边卸料,速度与摊铺机相协调。
g、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根据摊铺速度保持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的离析。
h、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查底基层的松铺厚度,并用三米直尺检查碾压接头,平整度较差时必须进行人工处理。
i、摊铺过程中,设专人对铺筑后出现离析的混合料进行处理,采用换填或人工拌和的方法。
4、碾压a、摊铺50m左右即可开始碾压,一次碾压长度控制在30~50米为宜,碾压段落应井然有序、界线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
b、初压采用一台悍马双钢轮碾压,复压采用三台柳工单钢轮压路机,终压采用一台胶轮光面,压至无轮迹为止。
c、碾压遵循试铺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
碾压必须遵循先稳压→轻振动碾压→重振动碾压→胶轮稳压的程序;“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振、先边后中、先低后高、”的原则。
d、碾压的方向应与路中心线平行,直线段由边到中,超高段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连续均匀碾压,且每次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e碾压时:初压速度为(1.5~2.0)km/h;复压速度应为(2.0~2.5)km/h;终压速度(2.0~2.5)km/h;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f、试铺段的碾压遍数、方法、压路机的组合方式采用两种碾压工艺。
g、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和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处理或换填新拌和的混合料,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h、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以摊铺好的底基层表层不受破坏。
g、在碾压过程中应设专人检测压实度、标高、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
i、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5、施工横向接缝a、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必须连续作业不中断,如因故中断施工,时间超过水泥终凝时间要设横缝。
b、横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设置,设置方法可采用斜坡碾压密实后将末端多余混合料部分铲除。
6、养生及交通管制a、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待到水泥终凝时间后进行洒水养生,使基层表面达到饱水状态后用土工布(一布一膜)进行覆盖。
b、养生期间要保证已完工基层7d内处于润湿状态,至上承层施工前实行正常养护。
洒水车应为喷雾式喷头,不得用高压式喷管洒水。
c、水泥稳定碎石保湿养生一般不少于7d~10d。
待取出完整芯样后方可铺筑上结构层。
若上结构层不能及时铺筑,应延长养生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的前两天。
避免干缩裂缝的出现。
d、在养生期间进行交通封闭,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7、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1)、施工期间,应及时检测以下技术项目a、施工所用的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指标b、混合料击实试验,测定干密度和含水量不少于3个样本。
c、混合料拌和时的结合料的水泥剂量、含水量、级配应不少于4个样本。
d、不同碾压工艺下的混合料的压实度,每种工艺检测样本应不少于 4个。
e、7d龄期无側限抗压强度试件成型,每台拌合机、每工作日不少于2组(2)、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检测以下技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形尺寸检测和内在质量的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对施工质量进行及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时反馈,使试验数字及时指导施工现场。
a、现场碾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纵段面高程、横坡、宽度、平整度、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检测中,测定的含水量与规定含水量的误差应不大于2%。
b、施工过程的压实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
c、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检测标准。
d、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e、压实度检测应采用整层灌砂试验方法,灌砂深度应与现场摊铺厚度一致。
(2)、施工后,应及时检测以下技术项目a、对铺筑路段进行外形尺寸的检测,纵段高程、宽度、横坡等检测b、对底基层养生7-10d内检测现场钻心取样,不满足要求是进行分析原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