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

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再到新的崛起的过程探究,正确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选取其中的案例,让学生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分析思路,进行知识迁移来提升学习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知识构建】
本节知识点因果联系紧密,如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建议用因果关系记忆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探讨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通过讨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异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定如下重点:①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②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和地图册提供的相关资料,从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征,并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归纳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如何
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教学难点
“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实际生活,所以确定为本节重点。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和结构式板书,结合课本内容,来分析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更直观地进行教学,拓展课外知识,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的问题。

【课前准备】
1.结合右图,熟悉德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2.在图中找出德国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区,查找资料了解发展现状。

3.你还记得“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吗?想想鲁尔区为什么成为世界传统工业区的楷模?
4.你的生活中接触过来自德国鲁尔区的产品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课堂活动设计】
探究活动1 从德国鲁尔区的成就中探寻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条件。

[内容解析]德国鲁尔区有着诸多有利因素(见表格),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在二战后,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至70年代,德国(主要指当时的西德)的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鲁尔区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发展了煤焦、电力、煤化学工业。

运进铁矿石,发展钢铁工业;煤炭资源与充沛的水源相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和充足电力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工业。

凭借这几个大工业部门,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

所以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图如下:
体现出“产业结构单一”的重要特征。

而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将必然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探究活动2:从鲁尔区的发展历史中探究世界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内容解析]综合分析,归结到底,鲁尔区的衰落就是因为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没有意识到工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具体表现为:
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钢铁工业的衰落:
3.生产结构单一: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环境污染严重(如右图)
可以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全面理解(如下图)
探究活动3: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寻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内容解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体现在2个方面:环境污染和传统产业的衰落,因此措施直接针对这两个方面从因果联系的角度分心记忆。

如下图:
探究活动4: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为例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内容解析]
(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见图。

(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④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发展清洁煤技术⑤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本区铁矿、铝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如左图),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程度
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⑥治理污染。

最好将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

指导学生理解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原则,其中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是重点。

对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综合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资源的利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

分析一个区域的资源优势,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典型例题】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图19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0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19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

(3分)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 ,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3分)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

(3分)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4分)
【读图提升】
[读图要求]:
读图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说说该工业区的优势工业部门及重要工业城市。

试分析近些年来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此献计献策。

[读图解读]: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是我国一个老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抚顺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和抚顺石油加工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每一个工业基地都是以几个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

沈阳——机械工业,鞍山——钢铁工业,抚顺——石化、装备制造工业,本溪——钢铁工业,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锦州--石油工业。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解决办法:优化产业机构,引进先进技术,运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