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课堂上如何讲好典型例题

物理课堂上如何讲好典型例题

物理课堂上如何讲好典型例题
作为教师,为学生精选精讲典型例题,已经成为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从容应对各类考题的关键。

但同样的例题,不同的教师讲解却有不同的效果,有的教师带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有的教师教的学生只能亦步亦趋,遇到老师没有讲过的题就不会做了。

可见这里就有一个例题教学的效果问题。

高效的例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处理例题时,切不可把例题简单化。

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以课本、配套资料上的例题为主,并在其基础上,使之适度延伸、拓宽或配置辅助性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挖掘出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回顾一堂授新课,教师把基本知识、概念和规律教给学生后,学生虽然对基本概念、规律、公式有所理解,但要让学生直接运用它们去分析、解决问题还有不小的难度。

这就需要老师精选典型例题,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把知识讲透讲活,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巩固、活化知识的目的,而且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不少教师也注意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参与的重要性,更多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课是精心设计,例题是精挑细选,但据笔者了解,很多的学生是课堂上听懂了,但不会做题。

听懂和会做之间有很大的距离。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例题教学时往往存在以下几种不好的现象:
一是教师在讲题时,超前提示多,等待思考少。

二是一人承包多,集体参与少,无论是教师由审题到解题一人承包,还是教师指定某位学生一问一答,都把本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变成了个别教学;三是直线讲解多,发散分析少。

四是着眼结果多,突出过程少。

五是就题论题多,方法指导少,教师只停留在这个问题怎样解而不能升华为与其它问题怎样联系渗透。

在从强化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向着培养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化的改革中,应该将例题教学的改革作为整个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待。

在物理例题讲解实践中,本人有一些初步的体会,自我感觉效果还不错。

首先,高中物理课堂需要讲解的例题针对性要强;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性要突出;要充分体现能力的考查;要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所以要求教师出示的题目应该是精选精编的题目,应具有典型性和灵活性。

即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还应便于从情境、设问、立意等方面作多种变化,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对知识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

题目若能用实验做出来或与实际联系得比较密切,则尽可能安排实验演示或实际动手操作,以增强直观程度。

在出示题目之后,教师要沉得住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审题思考,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把题目分解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按思维的进程面向全体学生依次提出,分别由不同的学生作答,由审题寻找突破口,依次展开过
程分析、规律选用、方程列出、结果讨论等。

这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讲正确也讲误区,既讲常规方法也讲技巧捷径。

通过学生回答或板演,教师准确发现了学生在知识理解、方法运用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要给予必要的肯定和及时矫正。

引导学生总结寻找突破口的方法,总结易混易错处,归纳同类习题的共性与异类习题的联系区别,达到解题时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然后把题目进行延伸,追求多解多变,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利于学生提炼解题技巧,并连锁设问,把思维引向深入。

当然,在解题思路上,无论是顺推还是逆推,它们的每一步推导都不外乎根据物理公式或者物理量的约束条件。

对高中生来说,逆推法(执果索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应该在例题教学中给予强化。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答案是不确定模糊解的题型;松弛约束可以求出许多物理量的题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的题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根据平时生活积累进行估算的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型等。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高中物理例题的讲解要遵循合理的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和选项,判断考点;第二步,正确引用规律和定律以及一些结论来解题;第三步,分析有代表性的错误现象;第四步,让学生思考题目的出题方式和角度。

合理的选题和系统的讲解相结合,充分发挥例题教学的效用,真正达到让学生通过学习典型例题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