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古文学
《竹取物语》(最早)
• 10世纪初产生了过渡性的作品《宇津保物 语》。(最早的长篇小说)
• 11世纪初紫式部创作了物语文学的最高成 就《源氏物语》,它是日本叙事文学—— 小说这一新体裁成熟的标志。镰仓室町时 期还盛行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记录、 讲述战争的“战记物语”。
紫式部
说话文学
• “说话文学”一般指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传 说、或者是集合的说话集。和宋代的话本、 平话相似。例如《日本灵异记》、《今昔 物1语集》、《宇治拾遗物语》、《三国传 记》等。
记、手记 。 • “草子” ——日语中又写成不同的汉字,如:
草纸、双子、双纸 。(草稿或稿本 )。 • 清少纳言 :歌人清原元辅的女儿 ,父兄的官名
“少纳言” 。
をかし――「枕草子」的文学精神
• 平安時代の貴族社会の美意識の一つ で、素晴らしい趣である。 明るくて、知的な、開かれた美を指すと言 われるが、「あはれ」に対して、「をかし」は 陽性美だとも言える。
• 《日本灵异记》一书成于平安时代(7941192)时代至室町时代日本说话文学的代表 之作。
• 《今昔物語集》成立于平安时代末期,它收 录了「天竺(印度)」「震旦(中国)」和「本 朝(日本)」的佛教和世俗故事一千多则,是日 本说话文学史上最大也是质量最高的作品 集。
随笔
• 《枕草子》 • “枕” ——“枕词” ;“枕边” ;随笔、笔
• 《古今和歌集》(第一部勅撰集) • 《後選集》《拾遺集》 • 《後拾遺集》《金葉集》 • 《詩花集》《千載集》
古今和歌集(905年)
❖編者
❖歌数 ❖歌体
頭歌 ❖歌風
紀貫之 紀友則 凡河内躬恒 壬生忠岑 千百首 以短歌为中心,有少量長歌、旋
たおやめぶり
古今和歌集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延续了《万叶集》 朴素的风格,对文字十分考 究。 代表歌人:読み人知らずの 時代
代表歌人:撰者らの時代
物语
日本人利用汉字独创的词意为发生的事 向人仔细叙说,即故事或杂谈,成熟的 物语文学即小说。它是在日本民间评说 即日本古代神话故事与传说的基础上形 成的,还接受了中国元朝和隋唐传奇的 影响。
• 其形成之初有两大类型:一是具 有神话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 (又称“虚构物语”),以《竹 取物语》、《落洼物语》为代表, 一是以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 以《伊势物语》、《大和物语》 为代表。
日記文学
「土佐日記」(紀貫之)
(935年)
「和泉式部日記」 「紫式部日記」 「更級日記」
和歌:日本的一种诗歌体。
• 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形式,均 由五、七音节相配交叉而形成。
• 长歌的形式是“五七五七”音节交替 反复多次,最后以“五七七”音节结 尾;
• 短歌由五七五、七七共31个音节构成;
和歌の分野
勅撰集――八代集の七つ 私家集――個人的な歌集 歌論――和歌に関する評論
八代集
素材天下
日本中古文学
平安时期(794—1185)
中古文学的特征
一、贵族文化
二、受唐朝文化影响汉诗文兴盛
(汉诗文迎来全盛时期)
中古文学的特征
三、国风文化发展
表现:漢詩文から和歌、散文へ 宮廷女流文学
汉诗文
敕撰三诗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
《白氏文集》 《本朝文萃》
第二期:运用掛詞和縁語等 技巧表现诗歌的美感
代表歌人:六歌仙の時代
六歌仙
• 在原業平(ありわらのなりひら) • 僧正遍昭(そうじょうのへんじょう) • 文屋康秀(ふんやのやすひで) • 喜撰法師(きせんほうし) • 小野小町(をののこまち) • 大伴黒主(おおとものくろぬし)
第三期:通过理性的文字结 合各种技巧确立了《古今集》 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