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振华重工沪通长江大桥制造验收规则详解

上海振华重工沪通长江大桥制造验收规则详解

沪通长江大桥HTQ-1标钢桁梁GL02包钢梁制造验收规则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沪通铁路沪通长江大桥GL02包项目经理部2014年11月0.前言本规则以《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212-2009)及沪通长江大桥制造合同文件及设计文件为依据,吸收了我国多年来铁路钢桥制造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参考了一些国内大桥的制造标准并结合本桥的结构特点而制定。

本规则正文共分为八章:——1:总则;——2:定义;——3:材料;——4:制造;——5:验收;——6:包装、存放及运输;——7:工地连接;——8:高强度螺栓管理及施工。

本规则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则附录H为提示性附录。

目录0.前言 (1)1 总则 (1)1.1 适用范围 (1)1.2 引用的规范及标准 (1)2 定义 (3)3 材料 (4)3.1 一般规定 (4)3.2 钢材 (4)3.3 焊接材料 (5)3.4 圆柱头焊钉、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5)3.5 涂装材料 (5)4 制造 (6)4.1 一般规定 (6)4.2 钢板预处理 (6)4.3 切割 (6)4.4 零件矫正和弯曲 (8)4.5 边缘加工 (9)4.6 制孔 (10)4.7 杆件组装 (11)4.8 焊接 (14)4.9 杆件矫正 (22)4.10 试装 (24)4.11 防腐涂装 (26)5 验收 (29)5.1 一般规定 (29)5.2 出厂文件 (31)6 包装、存放及运输 (32)6.1 包装 (32)6.2 存放及发运 (32)7 工地焊接 (33)7.1 范围 (33)7.2 工地拼装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33)7.3 工地焊接 (33)8 高强度螺栓管理及施工 (34)8.1 高强度螺栓管理 (34)8.2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施工 (34)附录A(规范性附录)钢材供货技术条件 (38)附录B(规范性附录)原材料复验规程 (41)附录C(规范性附录)焊接工艺评定 (44)附录D 圆柱头焊钉及其焊接质量检验 (49)附录E(规范性附录)超声波探伤 (51)附录F(规范性附录)超声锤击 (52)附录G 焊接材料技术条件 (56)附录H(提示性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 (58)1总则1.1 适用范围1.1.1本规则适用于沪通长江大桥--112m简支钢桁梁和专用航道桥的制造及验收,其内容主要包括:11孔112m简支钢桁梁的上弦杆、下弦杆、腹杆、公路横梁、公路纵梁、铁路横梁、上平联、横联;专用航道桥钢桁梁的上弦杆、下弦杆、腹杆、拱肋、加劲弦、公路桥面、铁路桥面、拱平联、横联及桥门等杆件的制造、涂装及工地连接。

1.1.2 钢梁制造除应符合本规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以及设计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1.1.3 本规则通过专家评审并由主管部门发布后作为沪通长江大桥--112m简支钢桁梁和专用航道桥制造验收的强制性技术规则。

1.2 引用的规范及标准2定义本规则采用下列定义2.1 设计图业主或设计方提供的图纸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2 施工图制造厂根据设计图绘制的制造用图纸文件。

2.3 工艺文件制造厂为实现设计意图、保证工程质量所编制的包括技术方案、工艺装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文件。

2.4 零件组成杆件的最小单元。

其中主要杆件的顶板、底板、腹板、节点板、隔板、接头板及拼接板为主要零件,其余为次要零件。

2.5 杆件组成钢桁梁的基本单元。

其中简支梁的整体节点弦杆、斜杆、竖杆、公路横梁、铁路横梁、公路纵梁、主桁及桥面系的拼接板等为主要杆件,其余为次要杆件。

专用航道桥的上弦杆、下弦杆、腹杆、拱肋、加劲弦、公路桥面、铁路桥面以及主桁、桥面系的拼接板等为主要杆件,其余为次要杆件。

2.6 桥面板单元由桥面板及纵肋、横肋组成。

2.7 桥面板块由桥面板单元、横梁、纵梁及其连接件组成。

2.8 主要角焊缝主要杆件的盖板与腹板的连接焊缝。

3材料3.1 一般规定3.1.1 本桥制造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必须有材料质量证明证书。

3.1.2 材料进场后,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复验并做好复验记录,合格后方能使用。

3.1.3 按照各种材料相关要求进行存放、使用和回收,保证材料合格、使用可靠。

3.2 钢材3.2.1 材质简支梁主桁上下弦杆采用Q420qE、Q370qE钢材,边桁内侧节点板和中桁节点板均采用Q420qEZ35、Q370qEZ35钢材;主桁腹杆、上下层横梁采用Q370qE钢材,平联、横联杆件采用Q370qE钢材;弦杆填板采用Q345B钢材。

铁路横梁顶板为Q370qE+022Cr17Ni12Mo2不锈钢复合钢板。

专用航道桥主桁及桥面系杆件采用Q500qE、Q370qE钢材,拱肋平联及横联采用Q345qD钢材,边桁内侧节点板和中桁节点板均采用Q500qEZ35、Q370qEZ35钢材;弦杆填板采用Q345B钢材。

3.2.2 材质标准用于主体结构的钢材应符合《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8)的规定及设计图中对于钢材要求的规定。

其中边桁内侧节点板和中桁节点板均应达到Z35级的性能要求,其厚度方向性能指标应满足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 5313-2010)的要求。

铁路横梁顶板所用的不锈钢复合钢板应符合《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GB/T 8165-2008)的规定。

3.2.3 钢材进场复验应按附录A、附录B及相关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复验。

3.2.4 钢材表面质量应符合《热轧钢材表面质量的一般要求》(GB/T14977-2008)的规定。

加工过程中,若发现钢材缺陷需要修补时,按国标GB/T14977-2008的规定执行并应符合本规则4.8.8的规定。

3.2.5 钢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9-2006)的规定。

3.2.6 钢材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注意不使钢材出现永久变形和损伤,并注意保持其平整度。

3.2.7 钢材材质及规格进行代用或变更,包括以高等级材料替代低等级材料,必须经设计方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变更手续。

3.2.8 钢材应采用色带标识,并实施余料色带转移,色带标识的每种颜色的宽度不宜小于50 mm,对下料后的零件做零件号标记。

3.3焊接材料3.3.1 焊接材料的型号及规格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

3.3.2 焊接材料的复验应按附录B、附录G及相关国家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

3.4 圆柱头焊钉、高强度螺栓连接副3.4.1 圆柱头焊钉、焊接瓷环质量标准及复验应符合《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 10433-2002)和附录B的规定。

3.4.2 高强度螺栓、螺母及垫圈必须按批配套供货,且有产品出厂质量证明书。

每批必须按附录B要求进行复验,其各项指标应满足表3.4.2所列标准要求。

表3.4.2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标准注:同批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在环境温度0℃~50℃范围内均应为0.110~0.150、扭矩系数标准偏差≤0.010。

3.5 涂装材料3.5.1 涂装材料应符合表3.5.1所列标准的要求。

其中,环氧富锌防锈底漆中不挥发成份中的金属锌含量≥80%,氟碳面漆中氟含量≥24%。

3.5.2 涂装材料按生产批号逐批进行抽样复验,进场复验应按附录B及相关国家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

表3.5.1 涂装材料标准4 制造4.1一般规定4.1.1制造厂应对设计图进行工艺性审查。

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必须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并签署设计变更文件。

4.1.2制造厂应根据图纸的内容及要求,结合钢梁的接头形式,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并通过专家评审。

4.1.3 制造厂应根据设计图绘制施工图,按照施工图编制钢桁梁制造工艺。

4.1.4 制造厂应根据本桥的结构特点,首先进行典型杆件的首件试制,在确保工艺合理可靠后,方可进行首批件(试装件)的生产。

4.1.5 首批杆件制造合格后,制造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试装,并通过鉴定后方可进行大批量生产。

4.1.6 本桥制造及验收必须使用经国家二级及以上资质的计量机构定期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4.2 钢板预处理4.2.1 经复验合格的钢板在下料前,应进行矫平,使其平面度不小于1mm/m。

4.2.2 钢板表面预处理抛丸除锈达到Sa2.5级,Rz40~60μm,喷涂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一道20~25μm。

4.3切割4.3.1 切割方法选用和注意事项(1) 主要零件应采用精密切割,手工切割只可用于次要零部件或切割后还须再行加工的零件。

剪切切割仅适用于次要零件或边缘进行加工的零件。

(2) 下料前应检查钢板的牌号、规格,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3) 下料时,主要零件应使钢板的轧制方向与其主要应力方向一致。

(4) 钢板的起吊、搬移、堆放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其平整度。

4.3.2 切割尺寸要求(1) 主要零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1 零件尺寸允许偏差表4.3.2-2 零件尺寸允许偏差(2) 其余零件下料尺寸允许偏差为±1.0 mm,手工焰切允许偏差应为±2.0 mm,手工切割面若不进行加工,应打磨匀顺。

4.3.3 切割质量要求(1)精密(数控、自动、半自动)焰切后边缘不进行机加工的零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边缘表面质量应符合表4.3.3的规定;b)切割面的硬度不超过HV350;(2)型钢切割线与边缘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 mm。

(3)崩坑缺陷的修补应符合本规则4.8.8的规定。

表4.3.3 切割面质量要求4.4零件矫正和弯曲4.4.1 零件矫正宜采用冷矫正,矫正后的钢料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和其他损伤。

4.4.2 采用热矫时,热矫温度应控制在600~800℃,严禁过烧。

矫正后零件温度应慢慢冷却,降至室温以前,不得锤击零件钢材和用水急冷。

4.4.3 主要零件冷作弯曲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内侧弯曲半径不宜小于板厚的15倍;小于者必须热煨,热煨温度应控制在900 ℃~1 000 ℃。

弯曲后的零件边缘不得产生裂纹。

4.4.4 零件矫正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4的规定。

表4.4.4 零件矫正允许偏差4.4.5 U形肋采用冷压弯曲成型,U形肋成型后要求圆角外边缘不得有裂纹,U形肋尺寸允许偏差见表4.4.5。

表4.4.5 U形肋尺寸允许偏差4.5边缘加工4.5.1 加工面的表面粗糙程度Ra不得大于25μm;磨光顶紧面的粗糙度Ra≤12.5μm,磨光顶紧加工面与板面垂直度偏差应小于0.01t(t为板厚,单位mm)且不得大于0.3mm。

4.5.2 加工时应避免油污污染钢料,加工后磨去边缘的飞刺、挂渣,使端面光滑匀顺。

4.5.3 坡口可采用机加工或精密切割,过渡段坡口应打磨匀顺,并应符合施工图及焊接工艺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