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综述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综述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
✧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次,只保留
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

✧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5、显著的精神运动型迟滞;
6、紧张症性行为。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
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两个基本命题
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固着”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焦虑是因为自我需要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造成的。

✧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自己,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生存发展
✧保障人正常的人际交往,承担社会责任
✧保障人正常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包括病人的内省和观察者的内省;具有主观性。

✧社会适应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包括自知力)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第二单元情绪障碍
专栏4-3:焦虑
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类:
● 客体性焦虑:分为原发和继发客体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焦虑的临床表现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

(2)精神运动性不安。

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

✧转换:心理的东西变成随意肌或特殊感官的功能障碍
✧躯体化:心理的东西变成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焦虑神经症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
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
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
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人格障碍的作用有限,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神经症的五个特点:
✧意识的心理冲突
✧精神痛苦
✧持久性
✧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心理冲突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变形:与现实处境没什么联系,不带有道德性质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要表现:
✧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闪回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情感麻木,情绪迟钝,与他人疏远,回避引起创伤的情境
✧植物神经过度兴奋,警觉,失眠
✧伴焦虑抑郁,可有自杀观念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
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第三,有幸福感
第四,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教材中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
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峰)
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的区分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健康心理的内涵
✧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
身的正常功能。

✧而从动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

◆健康心理的定义
健康的心理活动室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概述
●用途
●效度:症状学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
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一单元概述
●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第二单元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情绪低落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

✧压力源的测评
✧压力的内省体验
◆冲突的种类: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
一、压力的种类: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叠加性压力:同时性&继时性
✧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
◆灾难症候群: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二、压力的适应
✧一般适应症候群: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
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一)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二)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有三类:
(1)认知、评估作用。

(2)控制。

(3)人格。

2、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亲密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
3、生物调节系统的作用
(三)临床相阶段。

➢临床症状分为:及时型症状和滞后型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