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标准作业
LOGO
标准作业概述—目的
明确安全地、低成本地生产优良产品的制造方法 —— 精益思想的体现 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 用眼睛来管理 用作改善的工具 —— 现场改善的锐器之一 消除浪费并使操作工作更为容易顺利 —— 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LOGO
标准作业方式
方式一 利用标准作业三要 素在 组成循环作业的工 位 机械加工、注塑、 冲压、 焊接、定量搬运作 业 循环时间=节拍时间 测试表 标准作业要领书 表格 方式二 方式三
工位
能计算生产节拍,但种类繁多 且很难书写的工位
根据安灯系统进行工作的 工位
部门
总装、涂装、焊接、机械装配
刀具更换、质量检查、换 模、搬运等 总时间=生产节拍 测试表 标准作业要领书
LOGO
案例链接:作业顺序的好与坏的对比
LOGO
要素之二:标准作业顺序
作业顺序指每个操作者在规定的循环时间内所承担作业的顺序, 也就是操作者最有效的把产品生产出来的顺序。 作业顺序并非物流顺序,必须符合生产线运行的规律,避免因操 作者不遵守作业顺序而造成事故,如:误把未加工完毕的工件传 入后工序而导致机械损坏或停线等。
1、完成时间=手工作业时间+设备加工时间 2、交换刀具时间=交换刀具时间/次 ÷ 交换个数/次
LOGO
案例链接:工序能力表填写例
主任 工长 件号
工序能力表
型式 个数 部 门 名称
年
月
姓
日
名
工 序 能 力表
工 序 工 序 名 称 号 1 2 3 4 增加机安装端面切削 增加孔开孔 增压孔攻丝 质量检查(1/1)(螺 纹直径测定) 设备代 号 Mi1764 DR2424 TP1101
LOGO
步骤之二——制作工序能力表
定义:它表示在各工序加工零件各工序的生产能力。 表中填入手工作业时间、机械的自动传送时间以及交换刀具的时 间和完成时间,同时也记录刀具一次更换所需时间和每个刀具更 换前可加工的零件数量。
1班的定时生产时间 加工能力= ————————————————— 完成时间/个 + 交换刀具时间/个
手工作业 时间(秒)
基 本 时 间
自动加工 时间(秒)
电极、模、工具
完成时间 交换个数 (手+自)
交换时间 (秒)
加工能 力
备注
3 3 3 5
25 21 11 —
28 24 14 5
100 1000 1000
1’00 30’’ 30’’
合计 14
LOGO
步骤之三——制作作业组合 表
根据工艺要求,事先确定操作者的作业内容和操作顺序。 对操作者的作业内容进行写实,明确该工位的操作内容及顺序 准备现场测试记录表,对各要素作业进行测试时。 准备标准作业组合表,在表格内填写必要的内容,并填写每一 项作业名称和在每一动作上填写纯作业时间及走动时间,然后 按表格要求对实际的作业时间和走动时间进行累加。 标准作业组合表中时间的划分。在作业的时间轴上(X轴)用红 线垂直画出循环时间所在的位置。 如果从作业开始到作业最后终止,操作者返回到起点的作业时 间与节拍时间基本吻合,说明这个作业顺序是合理的。
标准作业组合表 各工序作业量均衡有效 规范分配
LOGO
案例链接:作业组合票填写例
LOGO
步骤之四——制作标准作业卡
定义:为了描述工位全体操作人员的作业状态,计入标准作业三要素,并 计入质量确认、安全注意等方面的内容。 应将标准作业票挂在明显之处,让所有的人都了解生产线的作业状况,并 作为改善的工具、管理的工具及指导的手段 另外,它是管理监督者表达让作业者怎样操作的管理者意图的手段,是明 确作业顺序,用眼睛看得见得管理工具。 制定时的注意事项 - 是眼睛看的见的管理工具 - 原则上一人一张 - 仔细观察现场后制订 - 原则上监督者制订 - 管理者跟踪监护 - 注明拖后退的工序 - 挂在现场明显之处
定义:确定作业分配和作业顺序的工具包括生产节拍、作业顺序 、作业内容、作业时间等内容,主要用于反映人工操作和设备作 业结合的关系。
另外,填入设备自动加工时间,一起考查人和设备的
组合是否可能。 制定时的注意事项
- T/T(节拍时间)
- C/T(循环时间)
- 决定测时的次数
- 决定循环时间(经过反复观察、测量,确定最好的生产节拍) -求出CT - 决定临时的各要素的作业时间 - 将要素时间调整为符合生产节拍时间,一般由长周期缩短为短周期(与 生产节拍对比分析,找出问题点进行改善)
LOGO
案例链接:时间观测表填写例
三要素组成:T.T、作业顺序、 标准手持 三种工具:工序能力表、标准 作业组合票、标准作业票
作业标准是指导作业者进行标 准作业的基础 作业标准是对作业者的作业要 求,强调的是作业的过程和结 果,作业标准是每个作业者进 行作业的基本行动准则 代表性的作业标准书有:作业 指导书、作业要领书、操作要 领书、换产要领书、搬运作业 指导书、检查作业指导书、安 全操作要领书等
观测月日 观测时间 12 13 14 15 07-01-06 PM2:00 分解号 1/1
对象工序 N O 1 2 3 4 5 6 7 作业项目
拿零件走到设备旁
加工箱体 1
0 -10 10 12 2 22 10 25 3 35 10 38 3
时间观测用纸
3
90 8 100 10 103 3 13 10 17 4 26 9 28 2
2
45 7 56 11 58 2 67 9 70 3 79 9 82 3
4
35 7 46 11 49 3 60 11 63 3 73 10 76 3
5
85 9 96 11 98 2 207 9 10 3 19 9 21 2
6
27 6 39 12 41 2 51 10 54 3 63 9 66 3
7
73 7 84 11 86 2 96 10 100 4 10 10 13 3
观测者 某某 着眼点 要素作业时间 (准备时间) 7 11 2 9 3 9 3
装夹并检查 关门、启动 去除零件毛刺 清洗 刻标记 放下零件
步骤一.二
步骤三
步骤六
步骤七
步骤四
步骤五
决定 1个循环时间 -44 46 48 45 45 47 47 45 48 49 44
8
20 7 31 11 34 3 44 10 47 3 57 10 60 3
9
68 8 78 10 80 2 89 9 92 3 103 11 5 2
10
13 8 24 11 27 3 38 11 42 4 51 9 53 2
11
62 9 72 10 75 3 86 11 89 3 99 10 102 3
LOGO
标准作业—三要素
节拍 时间
标准作业
标准作 业顺序
三要素
标准 在制品
LOGO
要素之一:节拍时间(C.T)
节拍时间(循环时间):指作业者一个人进行标准作业时,毫不困难的、 最快的一个循环的实际作业时间(包括步行时间,但不包括空手等待时间)
1
180 秒 180秒
标准作业卡的作用
1
标准作业卡记 录工位上每个 操作者的作业 范围,是各工 序人员遵守标 准作业顺序的 准则
2
现场管理的目视工 具,是组长、班长 和监督人员检查各 作业人员检查各作 业人员遵守标准作 业的检查依据,具 有发现工位问题点 和指导员工的作用
1工序
材料 (A)
成品
⑦ ① ②
1工序 2工序 3工序
⑥
⑤ ③ ④
( A) (B)
(B)
LOGO
标准作业三要素
用最小限度的作业人员和在制品 进行的所有工序间的同步生产
标准作业
节拍时间
标准作业顺序
标准在制品
通过有效的劳动实现较高的生产率
实现与准时生产有关的各工序间的同步化
把在制品的持有量限定在必要的最小数量
LOGO
标准作业卡
作业 内容
后弹性支座
前柱与仪表板外侧 装 饰 条
开始 结束
前柱下部内侧
中柱下部
7
装饰条
步行
6
步行
5 4
前柱与仪表 板内侧
8
起始点
1
前柱与仪表板外侧
2
前柱下部外侧
3
顶盖前横梁
品质检查
安全注意
标准手持
标准手持数
节拍
循环时间
分解编号 03-7-1 LOGO
标准作业
内容
1 2 3 4 5
标准作业概述 标准作业的制定
标准作业改善
标准作业再分配
标准作业执行与完善
LOGO
标准作业概述—概念
标准作业是为了实现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 布置、物流过程等的最优组合而设立的作业方法。是以 较少的工数(工时),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的一种工作 手法。 标准作业的实施可以确保装配和加工工序的品质。在不 损害设备并确保安全下,用更快捷有效地方式完成作业 标准作业是精益生产中制造、改善和管理的基本内容, 基本特征有:①以人的活动为中心②重复作业
作业顺序
在循环时间内指示作业 人员在各种各样的设备 上承担的工作顺序
工序顺序
完成这个工序所需要的 动作及其顺序。 如:拿起物料-将物料 装 到设备上-加工-卸下物料
若作业简单,工序顺序和作业顺序相同
LOGO
要素之三:标准在制品
■ 标准在制品是指为了使生产活动能够重复的持续下去,工序内 必需的最小限度的中间在制品。它包含安装在机器上加工的在制 品,不包括最初工序前的毛坯及最终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