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词二首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
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
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B. 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C. 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D. 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参考答案】选B。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
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C.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D.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参考答案】选D。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
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红的走红”;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如鱼得水充满生机求全责备横加指责B. 游刃有余充耳不闻求全责备颐指气使C. 如鱼得水充满生机吹毛求疵颐指气使D. 游刃有余充耳不闻吹毛求疵横加指责【参考答案】选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
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
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根据语境“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填入“如鱼得水”。
第二组,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根据语境“重构了一个……的世界”,填入“充满生机”。
第三组,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吹毛求疵:故意挑别毛病,寻找差错。
根据语境“没有必要一味”,填入“求全责备”。
第四组,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句中没有傲慢之意。
横加指责: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
符合语境。
根据语境“不应该……和干预”,填入“横加指责”。
二、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出五个关键词填写在横线上,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五峰毛尖是湖北宜昌的特产。
五峰毛尖是茶叶的一种,据考证,早在2300年前五峰境内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毛尖茶色泽嫩绿隐翠,叶底细嫩绿亮,香气清鲜,带熟栗子香,滋味醇厚耐泡,回味甘甜。
冲泡时一般以200毫升水泡3克茶叶为适中。
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叶。
但毛尖宜杯泡不宜壶泡,因为壶泡不易降温,会焖熟茶叶,使茶叶失去清鲜香味。
五峰毛尖精工细制,分为杀青、揉捻、二青、搓条、烘焙五道工序。
五峰毛尖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4、①历史悠久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参考答案】(1). ②自然条件优越(2). ③色香味俱佳(3). ④饮用方式讲究(4). ⑤制作精细(5). ⑥功效较多【详解】此题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
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
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题可以根据语段材料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提供的语段共有9句话,通过划分层次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概括为自然条件优越;由“色泽嫩绿隐翠”“香气清鲜”“滋味醇厚耐泡”可以从色、香、味三方面加以概括;由“冲泡”“引用”可总结为使用方式;由“精工细制”可知制作精细;由“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可知功效较多。
【点睛】压缩语段之说明性语段:说明性语段要抓住说明事物要点或特征的句子,可以直接摘取或提取。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语段,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筛选出有用信息,抓住本质,归纳出中心。
还要注意看清题干要求,如字数限制等,特别是在注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登泰山记薛福成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
所居弥峻,所涵弥远。
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敻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
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
余与李榕申甫皆从。
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
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
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
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
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
仰睎岩隙,白云孤翱。
历阶可升,不知所极。
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
屏息释虑,鼓勇复前。
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乃趋岱项,极目四眺。
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
汶水东来,蜿蜒似带。
徂徕杰峙其上,高出群岫,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
遥睇穹碧,渺若无外。
俯视云烟,瞬息变灭。
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
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
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
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
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
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
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
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
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
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文章有删改)注:①敻,xiòng,远。
②撄yīng扰乱,干扰。
③罫guǎi,围棋上的方格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纡道泰安,观形势形势:地势B.所历未逮兹山百一逮:达到C.则状之不可胜状也状:景色D.而物之殊形诡趣诡:奇异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3分)①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②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③异境顿辟,睹所未见④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⑤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A.①③④8.②⑤⑥C.②③⑥D.①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
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
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超越世俗。
登上像泰山这样的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
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
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
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美;深刻精辟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8.把l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5分)译文:(2)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5分)译文:【参考答案】5.C (状:描绘)6.D(“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不当)7.C(②③为景观感受,⑥为景物描写)8.(10分)(1)(5分)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