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和人字头;会写“了”“子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知道现在是哪个季节吗?(秋季)
2.课件出示秋天风景图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秋天“。
板书课题。
师:小手伸到半空中。
生:老师写字我书空。
秋姑娘来了,你认识吗?秋姑娘想让大家记住她,你有什么好方法吗?生:秋是由禾和火组成。
师:你可真厉害,禾和火就是秋。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焚烧禾草。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
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
你能给秋找个好朋友吗?(组词)
设计意图:1、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2、引导学生字理识字,熟字加一加识字。
二、闯关识字,朗读课文
1.课文究竟是如何写秋天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发音。
2.我们要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只要你闯关成功,就能像老师读的一样,还会比老师读得更好呢!
3.第一关,生字宝宝来了,(出示两条蓝线内的生字)
(1)指名读。
(2)读得好的同学领读。
(3)同桌互读。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5)交流识字方法,认识“木字旁”和“口字旁”和“人字头(6)齐读生字。
4.第二关(出示词语,词组)
一(yí)片片叶子一(yì)群大雁一(yí)会儿(huìr)
排成个“一”(yī)字凉了(le)黄了(le)叶子(zi)
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聪明的你有什么发现呢?(变调和轻声)
游戏“摘苹果”:现在我们来到丰收的果园,谁能正确朗读苹果上的词语,大苹果就属于谁。
出示词组“一片片叶子、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请朗读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读,注意词组连读。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让学生知道“一”的变调这一现象,借助拼音读准变调和轻声字音,之后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字音,突破阅读难点。
5.第三关(出示课文)
大家又一次闯关成功,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送回课文,进入最后一关----读课文。
(1)指名读,其他小朋友用小耳朵认真听。
(2)请同桌互相读一读,老师和大家一起读。
(3)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环节以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有意注意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知道可以用“加一加、偏旁加熟字、字理识字、形义结合”等方法认识生字。
6. 小结。
孩子们可真了不起,恭喜大家闯关成功,我们来休息一下,老师领着大家做课中操。
小白兔,蹦蹦跳(小兔跳)
小鸭子,嘎嘎嘎(双手放前作鸭子嘴巴状)
小金鱼,游啊游(双手作小鱼游状)(或者在腰部摆动)
小朋友,拍拍手(拍手)
安安静静齐坐好!!(放好手,坐好).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做一做课中操可以再次吸引孩子的注意,有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引导观察,学写“了”“子”两个生字,认识笔画“横撇”。
1、有两个调皮的生字宝宝又从课文里跳出来了,它们还是亲兄弟呢!板书“了、子”,比较发现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 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教授笔画“横撇”,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4. “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
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总结提升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寻找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