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件图教案(教学材料)

零件图教案(教学材料)

课题第八章零件图一节零件图的内容与基本要求、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教学目标1、了解零件图的内容与基本要求,2、熟悉零件图的视图选择,3、熟悉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教学重点1、零件图的内容2、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教学难点1、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教具准备制图模型、课件PPT课时安排4学时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机械专业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第二次备课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手轮零件图,分析零件图的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重视对零件图的学习新课教学:1、零件图的内容1)一组视图:把零件的各部分形状表达清楚。

2)完整的尺寸:把零件的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确定下来。

3)技术要求:说明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应达到的一些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热处理等。

4)标题栏;说明零件名称、材料、数量、画图比例、设计者及单位等。

2、主视图的选择1)主视图的投射方向:一般将最能反映零件结构形状和各结构形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2)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应使主视图尽可能反映零件的主要加工位置或在机器中的工作位置。

3)零件的加工位置:3|零件的工作位置其他视图的选择其他视图的选择应按下述原则选取:(1)在明确表示物体的前提下,使视图(包括剖视图和断面图)的数量为最少。

(2)尽量避免使用虚线表达物体的轮廓及棱线。

(3)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

3、尺寸基准及其选择1)、基准的概念基准是零件在机器中或在加工、测量时,用以确定其位置的一些点、线、面。

根据基准的作用不同,分为设计基准、工艺基准等。

(1)设计基准在机器或部件中确定零件位置的点、线、面。

(2)工艺基准在加工、检验、测量时,确定零件在机床或夹具中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2)、基准的选择选择基准就是在标注尺寸时,是从设计基准出发,还是从工艺基准出发。

从设计基准出发标注,可以直接反映设计要求,能保证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工作性能。

从工艺基准出发标注尺寸,可以直接反映工艺要求,便于操作和保证加工和测量质量。

在标注尺寸时,要把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统一起来,这样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能满足工艺要求。

当两者不能统一时,应选设计基准为主要基准。

4、标注尺寸的形式1)链状式2)坐标式3)综合式、5、常见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1)退刀槽、越程槽的标注方法2)倒角的标注方法课堂练习:(制图模型课件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课堂小结:板书设计:1、零件图的内容:一组视图:把零件的各部分形状表达清楚。

完整的尺寸:把零件的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确定下来。

技术要求:说明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应达到的一些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热处理等。

标题栏:说明零件名称、材料、数量、画图比例、设计者及单位等。

2、主视图的选择:主视图的投射方向:一般将最能反映零件结构形状和各结构形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应使主视图尽可能反映零件的主要加工位置或在机器中的工作位置。

零件的加工位置:3、零件的工作位置其他视图的选择4、标注尺寸的形式链状式坐标式综合式、5、常见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退刀槽、越程槽的标注方法倒角的标注方法课堂训练:练习尺寸标注C23×4010C1.532265244课后作业:习题集:P122 分析视图的表达P124 选择基准,标注尺寸教学反思:课题第八章零件图二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和机构工艺性教学目标1.了解零件图技术要求的内容,2.熟悉零件图技术要求的标注,3.读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4.了解零件的机构工艺性教学重点1、熟悉零件图技术要求的标注,22、读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3、零件的机构工艺性教学难点1、读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2、零件的机构工艺性教具准备制图模型、课件PPT课时安排4学时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机械专业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第二次备课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手轮零件图,分析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引导学生重视对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学习新课教学:1、零件图的技术要求1)零件的极限与配合要求;2)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3)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4)零件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表面修饰的说明;5)对零件的特殊加工、检查及试验的说明,有关结构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6)其他必要的说明。

零件在加工后形成的各种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除了在极限与配合中讨论过的尺寸误差外,还存在着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2、极限偏差指上偏差和下偏差。

1)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2)尺寸公差(简称公差,用T表示)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

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3)由于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总是大于下偏差,所以它们的代数差值总为正值,一般将正号省略,取其绝对值。

即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3、零件上的实际几何要素的形状与理想形状之间的误差称为形状误差。

1)零件上各几何要素之间的实际相对位置与理想相对位置之间的误差称为位置误差。

2)形状误差与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3)形位误差的允许变动量称为形位公差。

4、表面粗糙度:经过加工后的机器零件,其表面状态是比较复杂的。

若将其截面放大来看,零件的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是由一些微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组成的。

我们将这种零件加工后表面上具有的微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1)零件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在保证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同时,不能忽视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特别是转速高、密封性能要求好的部件要格外重视。

5、表面处理是为改善零件表面性能的各种处理方式,如渗碳淬火、表面镀涂等。

通过表面处理,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美观性等。

热处理是改变整个零件材料的金相组织,以提高或改善材料机械性能的处理方法,如淬火、退火、回火、正火、调质等。

6、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拔模斜度:为便于将木模(或金属模)从砂型中取出,铸件的内外壁沿拔模方向应设计成具有一定的斜度,称为拔模斜度拔模方向尺寸在25~500mm的铸件,其拔模斜度约为1:20~1:9(3°~6°)。

拔模斜度的大小也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铸造圆角半径一般取3~5mm,或取壁厚的0.2~0.4倍,也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

2)铸件壁厚应均匀或逐渐过渡3)零件与零件接触的表面一般都要加工。

为了降低加工费用,保证零件接触良好,在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加工面积。

4)常用的办法是,在零件表面作出凸台、凹坑或凹槽,5)退刀槽为了将零件的加工表面加工彻底,有时需要在零件上留出或加工出退刀槽(越程槽)、工艺孔等,以便刀具能顺利地进入或退出加工表面。

课堂练习:(制图模型课件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和机构工艺分析)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零件图的技术要求1.零件的极限与配合要求;2.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3.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4.零件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表面修饰的说明;5.对零件的特殊加工、检查及试验的说明,有关结构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6.其他必要的说明。

二、零件在加工后形成的各种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除了在极限与配合中讨论过的尺寸误差外,还存在着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1.极限偏差指上偏差和下偏差。

2.表面粗糙度:经过加工后的机器零件,零件加工后表面上具有的微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3.零件上的实际几何要素的形状与理想形状之间的误差称为形状误差。

三、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课堂训练:解释技术要求的含义课后作业:习题集:P 127—129 极限与配合标注练习1题、2题、3题、4题、5题教学反思:课题第八章零件图三节看零件图教学目标1.了解典型零件的基本结构和画法。

2.掌握各种零件的识读方法。

3.熟悉零件的测绘方法。

教学重点1、简单复杂零件进行识读和测绘教学难点1、典型零件的基本结构和画法。

2、掌握各种零件的识读方法。

教具准备制图模型、课件PPT课时安排4学时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机械专业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第二次备课引入新课:课件展示车床尾坐空心套零件图,分析零件图的形状、机构特点、图形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引导学生识读零件图新课教学: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1)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

(2)分析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

(3)分析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

(4)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二、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一)概括了解看标题栏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并浏览视图,初步确定零件的用途和形体概貌。

(二)详细分析1.分析表达方案2.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3.分析尺寸4.分析技术要求三、归纳总结课堂练习:(制图模型课件零件图端盖零件图的识读)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1)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

(2)分析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

(3)分析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

(4)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二、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1、概括了解看标题栏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并浏览视图,初步确定零件的用途和形体概貌。

2、详细分析分析表达方案、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分析尺寸分析技术要求三、归纳总结课堂训练:轴套类零件识读教学教育# 1 45 校核设计精度等级压力角齿 数模 数7-6-6GM20°222.5技术要求4.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为GB/T 1804。

3.起锐边毛刺。

2.未注倒角均为C2。

1.调质220-250HB。

审核齿轮轴课后作业:习题集: P129—132 1题 看懂零件图,回答问题;2题、识读轴类零件工作图,完成填空 3题、识读顶盖零件工作图,完成填空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