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 ppt课件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 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 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 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 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 波动的财政政策,是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 数额的公共投资使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 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 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 方面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 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 基本财政政策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的财 政政策,也称其为长期性财政政策。
• 一般性财政政策(或曰中短期财政政策)则是在 一个特定时期内发挥作用的政策。
•
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财政的基本特 点,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 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 协调功能 控制功能 稳定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 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挥引导作用。
它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
案例:罗斯福“新政”——于危难 之中挽救美国的财政政策
•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 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 片歌舞升平,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 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 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 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 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 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 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 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 到1700万以上,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农 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 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首先是由财政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其次是财政政策体系的全面性和配套性为其协
调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它可以调节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
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3、控制功能
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 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或促进,实现对整个国 民经济发展的控制。
财政政策之所以具有控制能力,主要是由政 策的规范性决定的。
提出明确的调控目标。 第二、财政政策不仅规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同时还通过利益机制,告诉人们怎样做更好。
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
直接导向是财政政策对其调节对象直接发 生作用。
间接导向是财政政策对非直接调节对象的 影响。
2、协调功能
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某些失衡状态 的制约、调节能力。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 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 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相机抉择财政 政策包括汲水政策(Pump Priming Policy) 和补偿政策。
(1)汲水政策
汲水政策就是水泵里缺水不能吸进地下水, 需要注入少量引水,以恢复抽出地下水的能 力。
• 1.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刺激 社会的总需求。
•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 制社会总需求。
•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 影响保持中性。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 一、财政政策目标 • 二、财政政策主体 • 三、财政政策工具
一、财政政策目标
• 在财政政策原理研究中重视对政 策主体行为规范的分析,有利于 说明许多政策偏差现象,对于提 高政策研究水平颇有帮助。
三、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 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 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 验
财政政策控制功能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间接 性。
4、稳定功能
• 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 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 大体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 经济的稳定发展。
• 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主要特征 是反周期性和补偿性。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来划分,它包括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 择的财政政策。
1. 物价相对稳定 2. 收入的合理分配 3. 经济适度增长 4. 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二、财政政策主体
•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 行者。政策主体的行为是否规范, 对于政策功能的发挥和政策效应 的大小都有影响作用。在我国的 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的行为与 偏好,对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在美国经济 大萧条最严重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当选为美国第32 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 意志,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 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 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 革(Reform)。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 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 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制订的15 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罗斯福于 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 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 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 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 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
政府管理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行政管理
冀志宏
一、 财 政 政 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
经验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 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 其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