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间接测量在双燕尾配合中的应用探讨_鲁柱

间接测量在双燕尾配合中的应用探讨_鲁柱

M] . 北京: 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7. [ 1] 刘汉蓉. 钳工生产实习[ [ 2] 王伟麟,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赵宏平. 钳工[ [ 3] 陈秀华. 钳工实习[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量控 制 B 的 尺 寸 7 0
+ 0. 03
、 60 ° ± 2 ' 加 工 面 3 ; 锯 去 面
+ 0. 015 、 60° ± 2' 加工面 通过测量控制 A 的尺寸 19. 5 0 2 ; 利用万能角度尺、 测量棒和内径千分尺, 通过测 + 0. 03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 利用角度样板或万能角度尺控制测 量燕尾角度, 利用测量棒和千分尺配合间接测量加 工燕尾槽, 工艺方法简单易用, 便于学生掌握。 参考文献:
图3 工件 2 工艺尺寸控制示意图
实际加工尺寸) 的尺寸加工面 3; 利用万能角度尺、 测量棒和外径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制 G( 件 1 凸燕尾 60° ± 2' 加工面 4, 下偏移实际加工尺寸) 的尺寸、 通 H ( 1 D ) 、 60 过测量控制 件 的实际加工尺寸 的尺寸 ° ± 2' 加工面 5; 利用深度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制 I( 件 1 外轮廓 50 的实际加工尺寸) 的尺寸加工面 6; 利用万 能角度 尺、 测 量 棒 和 外 径 千 分 尺, 通过测量控制 K( 件 1 凹燕尾左右偏移实际加工尺寸) 的尺寸、 60° ± 2' 加工面 7; 利用深度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制 J( 件 1 凹燕尾深度实际加工尺寸) 的尺寸加工面 8; 将面 9、 面 10 多余材料锯除, 通过测量控制 J 的尺寸加工 面 9; 利用万能角度尺、 测量棒和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 60° ± 2' 加 制 L ( 件 1 凹燕尾实际加工尺寸) 的尺寸、 工面 10。最后用凸件整体试配, 边配边修凹件, 逐 步修整, 直至达到配合要求。
可以使用砂轮机打磨平板锉的 锉削燕尾槽时, 两侧面。两侧刃磨面与平锉底面成 β 角, 为防止锉 削燕尾平面时锉伤相邻燕尾槽平面 , 那么 β 角必须 60° , 4 小于燕尾的加工角度 如图 所示。 自制角度 2 个 8H7 × 15 测量棒, 样板或万能角度尺、 作为 加工燕尾槽量具。
图4
锉刀刃磨示意图
0
为 36. 86 - 0. 03 mm。
图1
双燕尾配合图
2
技术准备
首先分析相配合的凸凹件结构特征 , 图中的工 2 个 8H7 的孔, 件 1 上的燕尾有 7 个加工面、 而 工件 2 燕尾有 10 个加工面。工件 1 和 2 上的 2 个 燕尾都是不对称分布的, 要满足 0. 04mm 的配合间
间接测量在双燕尾配合中的应用探讨
鲁 柱
( 苏州技师学院 机电工程系, 江苏 苏州 215007 ) 摘要: 首先介绍了双燕尾锉削加工的难度, 然后以实例方式详细叙述了双燕尾锉削镶配的工艺过程, 并 , 、 、 给出了关键工艺尺寸的计算结果 同时提出可以利用万能角度尺 角度样板 测量圆柱和千分尺配合来 间接测量燕尾的角度和尺寸。实践证明, 该间接测量方法对于燕尾锉配是适用的, 且操作简单。 关键词: 燕尾; 锉削; 加工工艺; 间接测量 中图分类号: TH1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 - 509X( 2014 ) 12 - 0063 - 02
1
双燕尾配合概述
双燕尾配合如图 1 所示, 燕尾锉削镶配加工是 [1 ] 加工 高级钳工技能实训中一个典型训练课题 , 难点在于同时保证受燕尾 60° 、 镶配尺寸精度、 凹 凸燕 尾 对 称 度 三 者 影 响 的 整 体 配 合 间 隙 ≤ 0. 04mm。 如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燕尾并保证有良 好的配合间隙呢? 关键是燕尾槽斜面尺寸的加工 [2 - 3 ] 。 实际应用中采用角度样 及燕尾角度的控制 板或万能角度尺准确测量燕尾角度 , 同时还要利用 测量棒和千分尺配合间接测量加工燕尾槽尺寸 。
隙就必须控制关键工艺尺寸。 工件 1 关键工艺尺 寸如图 2 所示, 其中测量圆柱直径 8mm, 由三角函 B, C, D。 数关系计算关键工艺尺寸 A, 计算时分别取: 燕尾倾角 α = 60° , 测量圆柱 d = 8mm 。 直径 d d 15 α - 12cotα + + cot = 19 . 5 A = 23 - 2 2 2 2 + 0. 03 即 A 的尺寸为 公 差 的 一 半, 公差取 15 0 19. 5 0+ 0. 015 mm。 d d 15 α + 12cotα) - 2 × ( + cot ) = 7 B =2 × ( 2 2 2 2 + 0. 03 + 0. 03 公差取 150 的公差, 即 B 的尺寸为 70 mm。 C = 23 + 7 . 5 = 30 . 5 + 0. 03 公 差 的 一 半, 即 C 的尺寸为 公差 取 15 0 30. 5 0+ 0. 015 mm。 D = 15 + 2 × ( d d α + cot ) = 36 . 86 2 2 2 0 公 差 取 15 - 0. 03 的 公 差,即 D 的#43; 0. 03 准备好 61 - 0. 03 mm × 50 - 0. 03 mm 和 75 - 0. 03 mm ×
0. 03 64 + 分别检测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 - 0. 03 mm 两块坯料 ,
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划线并校验。 工件 1 的 加 工, 如 图 2 所 示, 先加工 2 个 8H7 的孔及排料孔, 接着将面 1 至面 3 多余材料 锯除, 利用深度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制 12 0 尺寸 加工面 1 ; 利用万能角度尺、 测量棒和外径千分尺,
+ 0. 015
、 60° ± 2' 加工面 7 , 同
时保 证 各 面 与 大 平 面 的 垂 直 度、 平面度要求在 0. 02mm以内, 粗糙度要求 R a 1. 6 μm 以内。 工件 2 的加工如图 3 所示, 将面 1 至面 8 多余 材料锯除, 利用深度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制 E( 件 1 外轮廓 61 的实际加工尺寸) 的尺寸加工面 1、 面 2; 利用深度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制 F( 件 1 凸燕尾深度
4, 5 的多余材料, 利用深度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制 12 0+ 0. 03 的尺寸加工面 4 ; 利用万能角度尺、 测量棒和
+ 0. 015 、 外径千分尺, 通过测量控制 C 的尺寸 30. 5 0 60° ± 2' 加工面 5 ; 加工面 6 与加工面 4 相同, 通过
测量控制 D 的尺寸 30. 5 0
收稿日期: 2014 - 12 - 01
图2
工件 1 关键工艺尺寸示意图
作者简介: 鲁柱( 1979 —) , 苏州技师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 CAD / CAM 技术应用、 数控五轴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 男, 安徽明光人,
· 63·
2014 年第 43 卷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工件 2 关键工艺尺寸如图 3 所示, 其中关键工 H, K, L 的计算方法与工件 1 相似。 艺尺寸 G ,
2014 年 12 月 第 43 卷 第 12 期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Machin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Dec. 2014 Vol. 43 No. 12
DOI: 10. 3969 / j. issn. 2095 - 509X. 2014. 12. 015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indirect measurement in the double dovetail combining
LU Zhu ( Suzhou Technician Institute,Jiangsu Suzhou , 215007 ,China) Abstract : Double dovetail filing processing is a very typical topic in the advanced fitter training. The key process involves manufacture ,drilling and surface grinding,angle measurement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etc. These processes for double dovetail are the angle of dovetail and the control of indirect siz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how to use the angle model or universal angle ruler to control the angle of dovetail ,shows the detail about application of measuring rods and micrometer to process the dimensions. Key words: dovetail fil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 indirect measurement · 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