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pt课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pt课件
• 脉缓,血压和体温低,对冷气候敏感,易哭闹;
• 成人突出表现为消瘦无力,常并发干眼症(维生素A缺 乏症),腹泻,厌食,呕吐,脱水等; • 常见死亡原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混合型:
• 单纯性蛋白质或能量营养不良的极少见,多
数病例为蛋白质和能量同时缺乏,表现为混 合型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
估算一日蛋白质和能量摄取量,对诊断有重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主要内容
1、概述 2、病因 3、临床表现 4、营养不良的分度诊断 5、治疗 6、预后和预防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定义
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 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婴幼儿; 除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 外,常伴有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分为: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 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 间的消瘦-浮肿型。 本症常同时伴有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缺乏。我 国以轻症混合型为常见,多属继发性营养不良。
5、营养不良可有多种并发症,例如常见的有营养 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自发 性低血糖,严重时甚至可致死亡。
最先出现体重不增 继而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出现消瘦/全身水肿 最后出现身高低于正常 皮下脂肪减少顺序 腹部 → 躯干、臀部、四肢 → 面部
婴幼儿(出生~3岁)临床分度
幽门梗阻
3、需要量增加:
①急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麻疹、伤寒)的恢 复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营养 相对缺乏。 ②发热性疾病、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大量蛋白 尿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而导致营养不足。 ③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产、小于胎龄儿、双 胎或多胎儿因追赶生长、需要量增加可引起营养不良。 麻疹 早产
皮下脂肪 减少,面颊脂肪存在
皮肤状况
稍苍白、干燥
肌肉状况 较松弛,但具有一定 丰满度及肌张力 精神状况 兴奋好哭,夜眠不安 器官功能 仅有营养性贫血 轻度微量元素缺乏 无并发症
干瘪、松弛、 色素沉着 肌肉变薄、萎缩, 肌张力↓ 淡漠,嗜睡,昏迷
各器官功能受损 中度贫血、微量素 缺乏和并发症多
临床表现和分型 :
• 成人严重蛋白质缺乏时,亦表现出明显的水肿症状。
消瘦型:由于能量严重不足所致,消瘦为其特征。
• 儿童明显矮小,消瘦,严重者为“皮包骨” ;
• 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松驰,多皱纹,失去弹性和光 泽,双颊凹陷(因脂肪垫消失)呈猴腮状,外貌似“小 老头” ; • 头发纤细松稀,干燥易脱落,失去固有光泽 ; • 体弱无力,颓靡不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临床表现
1、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 2、随着营养失调日久加重,体重逐渐下降,患儿 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皮肤干燥、苍白、逐渐失去弹性,头发干枯, 外观老人状等。 3、营养不良初期,身高并无影响;但随着病情加 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
4、轻度营养不良时,精神状态正常;但重度营养 不良时,可有精神萎靡、食欲差、反应差、体温 偏低等表现,并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例如心 功能下降。
图1 图2 图3
营养不良 性水肿 男,9岁 (1)显示 水肿的面 部; (2)治疗 半月后的 面部。 图1 图2
五、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常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维生素缺乏以VitA缺乏症最常见,其次为VitB、C、D 缺乏症; 3、感染: 4 、自发性低血糖: 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 搏减慢,呼吸暂停。如不及时抢救,可能会无声无 息地死于呼吸麻痹。
病 因
1、摄入不足: ①喂养不当,例如: 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 其他富 含蛋白质的食品。 ②奶粉配制过稀。 ③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 ④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粥、米粉、奶 糕)。 ⑤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 过多、不吃早餐等。
2、消化吸收不良: ①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唇裂、腭裂、 幽门梗阻等)。 ②迁延性腹泻。 ③过敏性肠炎。 ④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以上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的疾病均可影响食物 的消化和吸收。
七、诊断
根据小儿的喂养史,疾病史,临床表现即 可诊断。 可分型为: 1、体重低下; 2、生长迟缓; 3、消瘦
诊
断:
1、病史 2、临床症状 3、人体测量 4、形态学评价
5、生物化学检查
6、综合诊断
病史:
食物摄取不足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的
主要原因。
采用回顾法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与饮食关系,
体重减轻
腹壁脂肪 消 瘦 轻 15~25% 0.8~0.4cm 不明显 中 25~40% <0.4cm 明 显 重
>40%
消失 皮包骨头
精神症状
肌肉松弛 皮 肤
无
无或轻 正常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苍白 无
哭吵、烦躁
明显 苍 白 弹性差 少
萎靡、呆滞
明显或张力↓ 苍 白 弹性消失 多
并 发 症
3~7岁儿童临床分度
体重下降 轻 15~30% 重 >30% 全身脂肪消失
• 在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浮肿型(kwashiorkor)、 消瘦型(maradmus)和混合型(marasmickwashiorkor)三型;
• 根据缺乏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 根据发病过程又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水肿型:急性严重蛋白质缺乏所致,周身水肿为其特征。
• 儿童多见,身高可正常,脂肪未见减少,肌肉松弛; • 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明亮,眼睑肿胀; • 其他部位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不对称性大片融 合色素沉着,溃疡; • 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 ; • 精神状态:软弱无力,表情淡漠; • 常有腹泻或大量水样便,有腹水,肝肿大;
浮肿型
消瘦型
中度营养不良:腹 部,躯干皮下脂肪 消失,四肢消瘦。
生长迟缓:长期营 养不良(左)致身 高低于正常值(右 为对照正常同龄儿 童)。
重度营养 不良:面 部皮下脂 肪亦消失, 呈老人貌, 肌肉层萎 缩成皮包 骨。
4岁病儿, (1)治疗前 体重8.2kg; (2)显示臀 肌萎缩; (3)治疗 1+月后,体 重11.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