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单元 第3课 第1课时 认识自己精品课堂练习

第1单元 第3课 第1课时 认识自己精品课堂练习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三课 发现自己 第1课时 认识自己
目录导航
01 思 维 导 图 02 课 前 预 习 03 课 堂 练 习 04 课 后 训 练
道德与法治
思维导图
返回
道德与法治
课前预习
1.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 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 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 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返回
道德与法治
5.我们要 重视 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 客观冷静 分 析,既不能 盲从 ,也不能 忽视 。用 理性 的心态 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 成熟 的表现。
返回
道德与法治 ◎单项选择题
课堂练习
1.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D )
A.要敢于相信自己 B.要树立远大理想 C.要学会坚持自己的目标 D.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返回
道德与法治 4.老师要求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我”,再请同学、 父母、老师描述一下他们眼中的“我”,然后制作一张“我的 画像卡”。老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让同学们( D ) A.发挥自己的各种特长 B.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C.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 D.能够多把尺子量自己
返回
道德与法治 5.下图漫画告诉我们要( B )
返回
道德与法治
8.小阳时常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不足,
完善自己。小阳认识自我的途径是通过( A )
A.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B.他人的评价了解自己
C.集体了解自己
D.与他人作比较来认识自己
返回
道德与法治 9.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悦纳自我”的 体验式活动,通过“发现珍宝”和“优点轰炸”等环节来激 励内心的积极自我评价。这个活动( C ) A.能够帮助学生消除自卑的心理 B.能够彻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C.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D.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A.自尊自信,积极悦纳自我 C.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
B.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D.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
返回
道德与法治 6.刚升入中学的小伟是个个性很强的男生,在年级里做什么
事情都力争上游,经常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表扬。但是,当有同
学对他的不足之处提意见时,他总会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对此,
小伟应该( C )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返回
道德与法治 6.儿子:“爸爸,你说我长大后会有出息吗?”爸爸:“为 什么这么问?”儿子:“因为我在学校学习不算好啊。”爸爸 的回答最恰当的是( B ) A.你需要学会自立 B.你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C.你需要学会发泄情绪 D.你需要拒绝不良诱惑
返回
道德与法治
返回
道德与法治
2.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从 身体特征 和 生理状况 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 体能、性别等;可以从 个性心理特征 来认识自己,如性格、 气质等;可以从在 群体中的关系 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 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返回
道德与法治
3.我们可以通过 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 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 正确的态度 , 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 调节和控制 自己的行为。 4. 他人评价 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 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 客观 、 完整 、 清晰 的认识。
返回
道德与法治
10.小奇在自己的成长记录本上写道:“本学期学习退步的 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小奇认识自我 的途径是( D ) A.同学的态度 B.考试成绩的反馈 C.老师的评价 D.自我观察和反省
返回
道德与法治 二、简答题 11.观察右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
道德与法治
(1)漫画体现了认识自己的哪一途径? 自我评价。 (2)漫画中的同学要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需要注意哪些事 项? 多把尺子量自己;从多方面认识自己,可以从生理、社会、 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 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等。
返回
道德与法治
A.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B.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C.不该把姚明作为偶像来崇拜 D.不懂得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法 【答案】A
返回
道德与法治
2.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譬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比一 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的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所有这 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如果你不缺少这些,你就无法 得到它们。有时候一个人的缺陷就是他的成功原因。这说明 ()
返回
道德与法治
9.有一句广告词:“年轻没有失败,最重要的是亮出你自
己!”“亮出你自己”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的作用有( B )
①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②可以促进自己进步 ③可以促进与
他人的交往与合作 ④可以促进别人对自己的了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返回
道德与法治10ຫໍສະໝຸ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列行为与该俗语所体现的认
返回
道德与法治 (3)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可以促进自我发展;能更好地促进与他人的交往;能帮助我 们接受自己。
返回
道德与法治 三、分析说明题 12.材料:王新经常丢三落四,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他认识 到自己有粗心、马虎的毛病;后来,他发现同桌周围有很多 的朋友,而自己的朋友很少,他认识到自己对朋友缺少宽容 和热情。最让他苦恼的是,昨天由于他没有注意导致一些草 稿纸掉到课桌底下,使班里保持了一个月的流动红旗被摘掉 了,同学们埋怨他不珍惜集体荣誉;不过,老师经常表扬他 聪明、对班级有责任心,而且很懂礼貌。
①坚信自己,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人的劣势相比较 ②认识到每
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全面认识自己 ③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④通过他人和集体了解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返回
道德与法治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我们要通过 他人来认识自己。下列同学的表现是正确地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的是( D ) A.小莉看到小倩穿着漂亮,而自己的衣服旧了,心里很难过 B.王猛看到同学热心助人,很不屑 C.张鹏非常注意他人的评价,当有人批评他时,他感到羞愧 难当 D.张浩认真听取老师的评价,改进学习方法
返回
道德与法治 2.在某班学生填写的“自我鉴定表”结果中发现,在“优 点”这一栏内,同学们写得很多;而在“缺点”这一栏内则 写得很少,许多同学甚至没有填写。这一情况表明( C ) A.同学们自尊心强,不愿承认自己的缺点 B.同学们自信心强,相信自己能改正缺点 C.同学们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D.同学们都很优秀,许多同学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识自我的途径相一致的有( B )
①小红经常请同桌帮助她改正缺点 ②演讲前,小玲对着镜子
训练,规范动作 ③小玉每天坚持自我反省,完善自己 ④在
老师的眼中,小文是勤奋好学的学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返回
道德与法治
课后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漫画“我要是姚明该 多好”中,图中人物在认识自 己、悦纳自己的问题上犯的错 误是( )
返回
道德与法治 A.青春期身体缺陷是正常的,要接纳正常的生理现象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完美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C.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D.一个人的缺点与不足往往是他通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返回
道德与法治 3.“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我们骄傲多半是 基于我们的无知”“越是没有本领的人就越是自命不凡”,这 些话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 ) A.要全面客观认识、评价自己 B.人不可有傲气,也不可有傲骨 C.自我评价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D.不客观评价自己会产生自负心理
7.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这句话告诉 我们的道理是( C ) A.只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能活得精彩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正确认识自我 C.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创造精彩的人生 D.只有自己才能解读人生,认识自己
返回
道德与法治
8.“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这句谚语启示我们要 通过( B ) A.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B.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C.兴趣爱好认识自己 D.外在特征认识自己
返回
谢谢观看
返回
道德与法治
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小时候有一次被同学们笑话,说
他很丑,他很难过。回家后妈妈告诉他说:“你不丑,你五
官端正、心地善良,你很美呢!”这告诉我们( A )
①要认同他人对自己的一切评价 ②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
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③要相信自我,放大自己的
优势 ④要全面认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
返回
道德与法治 3.在《成长记录手册》中,小李同学写下了如下自评:“热 情主动,乐观开朗是我的优点,欠缺思考是我的缺点。” 这 说明小李同学能够( A ) A.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认识自己 B.在他人评价中认识自己 C.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D.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返回
道德与法治
4.数学课上,我委婉地给老师指出了课堂上的一个小错误, 老师表扬了我,说我很细心,也挺勇敢。这种认识自己的方 法是( B ) A.自我观察 B.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C.与他人比较 D.自我反省
返回
道德与法治
(1)王新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的? 王新是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的。 (2)王新应如何面对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 王新应该正确面对同学和老师的评价。首先要重视他人评 价,用心聆听,虚心接受,勇于面对。其次,要客观冷静分 析他人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