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领导理念与领导艺术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1.用人的艺术
(2)善于使用人才 善于使用人才不仅要大胆启用群众舆论公认的贤能之 人,更重要的是把那些公众有争议而确实有真才实学、富 于创新精神的人安置到重要岗位上。领导者切不可瞻前顾 后,优柔寡断,惧怕舆论,而将用人的视线仅转向于没有 争议,或争议很小的人身上,这样势必压抑或浪费人才。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1.用人的艺术
(3)善于团结人才 团结人才,最重要的是要造一种民主、团结、融洽、 活跃的气氛。这就要求领导者善于同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接 触、交往,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善于团结不同见 解的人才,而不能以权势压人,这样才能使下属最大限度 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3.思维的艺术
(5)系统思维法 系统思维就是人们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作为多方面联 系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进行认识的一种思维 方法。各级领导者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都必须从整体出 发,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注意整体功能,提高总体效益, 增强综合效果。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二、现代领导理念的基本内容`
现代 领导 理念
政府领导理念(团体组织) 为官理念(个体领导者)
现代领导理念的基本内容
(一)政府领导理念
1.从政府领导所处的社会系统和客观环境的角度看 本土化领导---国际化领导 工业化领导---信息化领导 人治化领导---法治化领导
现代领导理念的基本内容
(一)政府领导理念
(二)领导者为官理念
1.总的理念与要求 首要前提:为官先为人,导人先导己 为官宗旨: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分配组织的公共利益 为官准则:超然与成败之外 为官手段:分享权力 为官实质:赢得拥戴,拥有追随者
现代领导理念的基本内容
(二)领导者为官理念
2.工作理念与要求 善于决策:逃避者or独断者? 充分授权:揽权者or授权者? 抓住机遇:等待者or挖掘者? 持续创新:保守者or创新者? 培养领导:终止者or接力者?
3.思维的艺术
(2)多向思维法 多向思维又称多方位思维、发散思维。它的特点是从不 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进行多方面的思维判断,从而 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多种方案,进而为决 策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3.思维的艺术
(3)侧向思维法 侧向思维是在正向思维、单向思维受阻时而变换一下角 度,从侧面来达到目的的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其要意在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左思右想,左右逢源,借助系 统之外的信息、知识、经验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难题。
现代领导理念 领导艺术
一、理念与领导理念
1.理念
“理念”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是与“分有”相对立的概念。“理 念”作为世界的原型和本质,是各种现象的集中体现和概括。 理念的基本构成是规律与价值的统一,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 一。从规律层次上讲,理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抽取和概括; 从目的层次上讲,理念反映了主体的价值构成、价值标准、价 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是主体以自身需要、利益的尺度对客体的 考量和审视、选择与取舍。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2.用权的艺术
(3)避免越权和滥权 A.克服权力欲。 B.增强自我角色意识。 C.在权力范围内活动。 克服四过:对人对事要求过多、过高、过细、过急。 坚持四少:对微观工作少听、少问、少说、少做。 做到四不:对人对事不急、不躁、不气、不恼。 运用四法:座谈法、沟通法、谈心法、闲聊法。
3.领导理念
领导理念,是指领导者(个人或团体)对领导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的理解和把握,及其以此指导领导活动形成的理论和观念。现 代领导理念是与21世纪中国发展相适应的,支配领导者的思维 活动、行为方式的内在要求并加以实现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 它以其特有的方式规范着领导活动的运动方式,领导结果的存 在方式和表达方式,并以一定的形式组织领导活动,从而使领 导活动能够在一定规范的指导下顺利进行。
3.思维的艺术
(6)直觉思维法 直觉思维法是省去逻辑推理而直接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 方法,它具有非逻辑性 、潜意识性、突发性、随机性、深 刻性等特点。但直觉思维需要领导者有充分的准备、丰富的 经验,注意思维的转换。而且,直觉思维很可能是不完整的。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4.处理关系的艺术 (1)正职领导者处理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处理与上级的关系: 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出力而不越位。 B.适当调整期望、节制欲望,学会有限度的节制。
一、理念与领导理念
2.领导
目前,世界上关于领导的定义有350多种;领导者的定义有 160多种,这是人们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进行研究和把握的结 果。领导有时指领导过程,有时指领导者,有时两者兼而有之。
(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
一、理念与领导理念
1.用人的艺术
(4)善于尊重人才 要吸引人才,首先从人的自尊心上要给予尊重,维护 其尊严;对下属的缺点,应启发引导,而不能当众训斥, 让下属下不了台。其次,要对下属的工作成绩或劳动成果 给予充分肯定和适当的物质激励。把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 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环境,以利于广泛地发现人才,使 用人才,团结和尊重人才。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4.处理关系的艺术 (2)副职领导者处理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处理与同级的关系: A.妥善处理矛盾。 B.同舟共济,做好工作。
——处理与下级的关系: A.平衡要重视沟通信息。 B.承上启下,当好“中间环节”。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5.沟通的艺术 (1)沟通的内容。 A.拿不准的问题。 B.可能有分歧的问题。 C.已经决定了的问题。 D.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处理与下级的关系: A.平衡艺术 B.引力艺术 C.弹性控制艺术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4.处理关系的艺术 (1)正职领导者处理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处理与副职的关系: A.放权 B.放手 C.放心 D.支持 E.依靠 F.揽过 G.平衡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4.处理关系的艺术 (2)副职领导者处理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处理与正职的关系: A.尊重而不吹棒。 B.请示而不依赖。 C.主动而不越权。 D.服从而不盲从。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2.用权的艺术
(1)善于决策 A.要博采众议,戒主观武断。 B.要权衡利弊,戒好大喜功。 C.要顺势而断,戒逆理而为。 D.要是非分明,戒模棱两可。 E.要断之在独,戒疑虑重重。 F.要深思熟虑,戒草率匆忙。 G.要善择时机,戒过迟失机。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2.用权的艺术 (2)学会授权 A.划分层次,权不乱授。 B.明确职责,带责授权。 C.总揽全局,合理授权。 D.巧妙收权。进退自如。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5.沟通的艺术 (2)沟通的方法。 A.逐一沟通。 B.座谈沟通。 C.重点沟通。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5.沟通的艺术 (3)沟通的范围。 A.与班子成员沟通。 B.与下级沟通。 C.与上级沟通。 D.与友邻沟通。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5.沟通的艺术 (4)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A.勇于否定自己,不先入为主。 B.坦城阐述己见,不似是而非。 C.充分启发对方,不光走过场。 D.认真分析意见,不草率作结论。
2.从政府领导主体自身的角度看 国家利益为中心---兼顾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 权力取向---服务与影响取向 单一主体---多元主体 工具理性---交互理性
现代领导理念的基本内容
(一)政府领导理念
3.从政府领导结果的角度看 过程取向---结果取向 官僚本位---顾客导向 效率取向---质量取向
现代领导理念的基本内容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3.思维的艺术
(1)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法是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冲破流行的貌 似有理的想法和做法,以别人意想不到、在表面看来最不可 行甚至大逆不道的地方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富有特色的新路 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怀疑、批判、探索、验证是反向思维的四个步骤。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1.创造性。领导艺术能以不断的创造力给人以美感。一个 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2.科学性。领导艺术是建立在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 和方法基础上的。 3.灵活性。领导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审时度势,灵活运 用已有的经验和判断力来认识和处理随机事件。 4.实践性。单靠书本永远培养不出有用人才,实践是领导 艺术的基础。
现代领导理念的基本内容
(二)领导者为官理念
3.处世理念与要求 相信自己:能力水平or运气? 充满热忱:朝气蓬勃or无精打采or心灰意冷? 有效沟通:孤军奋战or团队合作? 勇于自制:明哲保身or锋芒毕露or韬光养晦or阴险狡诈? 终生学习:自我陶醉or不息进取?
三、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一)领导艺术的内涵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 础上,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这种才 能表现为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和领导方 法,是领导者的智慧、学识、胆略、经验、作风、品格、 方法、能力的综合体现。
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导者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领导艺术。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6.处理矛盾的艺术 A.矛盾不积累,及时解决。 B.正视矛盾,不回避矛盾。 C.复杂矛盾不急躁,善于等待。 D.单一矛盾不扩大,注意个别解决。 E.内部矛盾不扩散,在内部解决。 F.矛盾不上交,立足于自己解决。 G.矛盾僵持,不硬解。
现代领导理念指导下的领导艺术
7.批评的艺术 A.公开式。 B.个别式。 C.直接式。 D.启发式。 E.震撼式。 F.商讨式。 G.反复式。 H.暗示式。 I.对比式。 J.承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