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公开课)
(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关键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句有三个关键采分点:一是“教训”,为古今 异义词,意为“教养”,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从失 败或错误中取得的经验”;二是“兼”,意为“又 ”;三为“贵”,是敬称,称对方。本句可译为“ 我本来就缺乏教养,又愧对您的儿子”。
关键点(二)
虚
词
主要是确认并准确翻译重点虚词:虚词意义的推断要紧
紧立足于上下文语境进行。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重要虚词并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句的两个重要采分点为两个“为”字。“为” 既可以作实词,也可以作虚词。第一个“为”用在名词“大王 ”的前面,作介词,引出对象,可译为“替给”。第二个“为 ”字,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是实词,可译为“谋划”。本句 可译为“谁替您谋划了这个计策?”
文言文专题复习
’”
某年语文考试卷中,有一道题是翻译王安石的《 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 至者少……” 因考生基础不扎实,某考生竟然翻译 成:“姐夫和小姨子手拉手逛公园,他们走得越近就 越危险,人多的地方危险就小,人少的地方危险就大 ……”让人啼笑皆非 。
让 你 不 能 不 笑
式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表面上,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 ,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实质上,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要
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
翻译题的特点:(1)句子较短,有利于考查学生从容作答。 (2)考查点密集,往往体现着丰富的句式、实词、虚词等知识。
(3)语境意识强,孤立地看所给句子往往有难以理解或容易误解的
例③褒禅山 亦谓之华山 。唐 浮图慧褒 始舍于其址,而卒葬 ... .. . .. 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华山”为地名,“唐”为朝代名,“慧褒” 为人名,翻译时要保留。 褒禅山也称作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 译:
(3)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句有一个重要的虚词采分点,就是“其”,在这里 表语气。表语气时,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表婉商, 如“吾其还也”;一种是表祈使,如“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还有一种是表反诘,如“其可怪也欤”。这里应 是表反诘语气,可以译为“难道……吗”本句可译为“ 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难道往后你还有别的打算吗? ”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琵琶行
》)
关键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本句有两个关键采分点:一个是“明年 ”,为古今异义词,意为“第二年”,现代汉语的意思 是“今年的下一 年”;另一个是“夜”,为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夜 里”。本句可译为“第二年秋天,我到湓浦口送客人, 听到船上在夜里还有弹琵琶的”。
关键点(三)
文言句式
句式主要是指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 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在翻译时应引起特别的 注意,一般原则是把判断的内容落实,把后置的成分往 前调整,把前置的成分挪到后边去,把被动的内涵译足,
把省略的成分补出。
3.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为现代汉语。 (1)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
例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 (一)直 译
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
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
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
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 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例①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 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 .. 山记》) “至和元年”是年号, “临川”是地名, 翻译时应该保留。 译:
(2)本句的翻译有两个采分点,一个是“陨首”,一个是“结草”。“陨 首”意为“掉下头颅”,但翻译时为了句意通顺,可译为“杀身”; “ 结草”,指报恩,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 晋大夫魏武子有爱妾,武子病时,嘱咐其子魏颗说,自己死后,令妾改 嫁。到了病危时,又说令妾殉葬。武子死后,魏颗把父妾嫁出,说是遵 守父亲神志清醒时的遗命。传说后来魏颗和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老人 结草绊倒了杜回,夜间魏颗梦见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帮助 他,是为了报答不令女儿殉葬的恩德。现在表示死后也会像结草老人一 样来报答恩情。本句因为用典的缘故,不能直译,需要模糊翻译,即意 译。 (2)我活着应当不惜牺牲生命来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 的恩情。
一、考点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 句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语气等方面对 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 翻译句子,就是把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合乎逻辑的白话文,要通顺、规范、简洁、明白、生动。
二、命题规律 1.在文言文选文中找出2至3个句子,准确翻译句子的意思。 2.给出一小段(百字左右)的文字,准确翻译整段或其中几个 句子的意思。 其中,为减少高考中学生的阅读量,高考往往采用第一种形
(2)本句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本句可以翻 译为“(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回家,她自己发誓, 以后不再嫁人”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 关键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句有两个关键采分点,一是“苟”,“苟”是个多义词, 一般来说它有三个基本义项:作“姑且”讲,如“苟 安”;作“马虎”讲,如“不敢苟同”;作“如果,假如” 讲,如“苟富贵,无相忘”。用代入法,释为“姑且”较恰 当。二是“告诉”,是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意为“申诉”,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把情况反映给对方”。本句可译为“想 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句的翻译有两个采分点,一个是“安”,一 个是“故”。只要把这两个词译准,就能达到文意的准确。 答案:(1)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句有两个重要的虚词采分点。一是“于”,“于”是 个多义词,当“在”讲,如“战于长勺”;当“对于”讲, 如“于人为可讥”;当“从”“比”讲,如“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这里应译为“对于”。另一个采分点是“则”, 从前后句意看,应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本句可译为 “对于他们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
实
词
这些实词一般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实词关键点,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 关键实词: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句有一个关键采分点,就是通假字“郤 ”,通“隙”,应释为“隔阂”。 本句可译为“现在有 人听了小人的话,使将军您和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3)本句是宾语前置句:两个“之”都是宾语前置的 标志,即“不知句读,不解惑”,同时还要结合前后 句的关系,进行整合,全句可翻译为“不知道断句要 问老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愿问老师”。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翻译要强化“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
所谓“语境意识”,就是能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在 句子中的含义及其用法,并进行整体翻译。 所谓“分点意识”,是指每一个知识点,如句式、修 辞、表达方式等都要落实,切忌笼统。具体地讲,就是翻 译文言文时,句子中的实词必须字字落实,句子中的虚词 要弄准其用法。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准确
通达
文采
规范,典雅,得体。 用简明、优美、富有 文采的现代汉语把 原文的内容、形式 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 出来。
忠实于原文的内 容和每个句子的 含义,用现代汉 语字字句句落实 直译出来。不可 随意地增减内容。
翻译出的现代文 要通顺明白 , 表意要明确 , 语言要通畅 , 语气不走样。
关键点(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句是状语后置句:“长于臣”,即 “于臣长”,可以翻译为“张良说:‘(项伯)比我年 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