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徽州文化与徽州学

第一讲 徽州文化与徽州学


3.徽州学的研究对象
徽学是通过徽州文书、文献和文物遗存,研
究历史上的徽州人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 典型意义和鲜明特征的徽州区域社会及历史 文化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徽州学的学科性质
徽州学何以成为新学科 2.对学科性质的不同认识 综合性学科 历史学科 3.徽州学的特点 (三)徽州文化与徽州学的关系
徽州古代英雄:汪华

汪华(586-649年),绩溪县汪村人(隋唐时属歙县)。隋 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审时度势后策划了一场兵变, 推翻了歙州旧政官员,占领了全州。初战胜利后,汪华高举 义旗,连克宣、杭、睦、婺、饶数州,所向披靡,大得民心 。于是,他拥六州之地,自称吴王,颁布一系列使民休养生 息的政策,使皖、浙、赣三省交界的这六州百姓得以在乱世 安居乐业。621年,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上表请 求归附,被任命为歙州刺史,总管六州诸军事,并封为上柱 国越国公。649年病逝于长安,葬于歙县云岚山。汪华在天 下大乱时保全了数州百姓生命,成为古徽州的第一伟人。
以后
屯溪西周墓葬文物
屯溪西周墓葬文物
徽州的古代英雄:程灵洗
程灵洗,(514年-568年)南朝梁陈间人,梁末
候景之乱时,起兵捍卫乡里,后成为陈霸先 的大将,位至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殁 后谥忠壮,配享高祖庙。后世累有加封,宋 嘉定年间敕建世忠庙,追封广烈候,他是正 史中有传的第一个徽州人。
遥望天都倚客松, 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 日破云涛万里红。 江泽民 辛巳四月廿七于黄山

(二)徽州文化的特点 一是丰富性:遗存丰富、内容丰富 二是独特性:商业精神和宗族制度 三是典型性:
二、徽州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成因
(一)徽州文化的发展阶段
1.徽州文化的孕育阶段:远古至唐代 2.徽州文化的发生阶段:宋代 3.徽州文化的发展阶段:元代 4.徽州文化的鼎盛阶段:明代至清代中期 5.徽州文化的低迷阶段:清道光以后 6.徽州文化的复兴阶段:1980年代
汪 王
(二)徽州文化的成因

1.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
2.程朱理学的勃兴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支柱” 3.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徽州文化形成的“酵母
” 4.徽州教育的高度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一)徽州学的形成 1.“徽学”概念的形成 2.徽州学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论徽州文化
登黄山偶感

黄山乃天下奇山,余心向往久之,终未能如愿。辛巳四月廿五,始得成行。先登后山,再 攀前峰,一览妙绝风光。见杜鹃红艳,溪水清澈,奇松异石,和风丽日,山峦起伏,峭壁 峥嵘,云变雾幻,豁然开朗,此黄山之大观也。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河山 之秀美,特书七绝登黄山偶感一首以记之。
1.
四、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
(一)徽州文化的价值
1.学术价值 (1)资料价值 (2)标本价值 (3)认识价值 2.现实价值
状元牌匾
(二)徽州文化的地位
1.徽州文化在安徽文化中的地位 2.徽州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3.徽州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1.
古 徽 州 与 黄 山 市
3.徽州文化的内容范围 徽州文化是徽州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
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三个层面。 4.徽州文化的内涵 徽州文化是起于宋而至于清兼及过去与现在 的以徽州本土和本土以外的徽州人所创造的 以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为主体的既有区域 性又有普遍性的典型文化。
徽州文化十二讲
你了解徽州吗
三溪秋色
第一讲 徽州文化与徽州学
一、徽州文化的性质与特点 徽文化应指徽州文化 徽文化≠安徽文化 不存在统一的安徽文化
(一)徽州文化的性质
徽州文化的时间范围 徽州文化的时间范围理应自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年)定名徽州至徽州“一府六县”最初解 体(1912年)时为主而又兼及此前的歙州和新 安时期以及徽州“一府六县”解体后至今还在 发生影响的徽州文化。 重点是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的三百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