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心理压力与自我调试【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护理成为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民事诉讼日益增多,护士唯恐发生差错事故,造成其心理压力增大,加之病人及家属的自我维权意识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日趋增高,因此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关键词】护士;心理压力;自我调试
1 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
1.1 超负荷的劳动强度
护理工作的平凡、繁重、琐碎是其工作特点。
这些都需要护士无条件的承担和全身心的投入,因而护士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工作中时刻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再加上工作中常有超负荷的工作量,细算下来,一名护士一天来来往往换液所走的路程距离,绝不比一个田径运动员的运动量少[1]。
1.2 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的压力
护理工作是8小时倒班制,有时连续的抢救和护理患者,导
致了生活没有规律,生物钟紊乱。
而且医院里大部分时间充满了不愉快的气息,临床护士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和家属,站在与疾病斗争的第一线,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心疲劳。
有的护士甚至想到上班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
1.3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医疗机构里医生有着做决定的权利,而护士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专业人员。
这种现象使病人产生一种错觉,医生是至高无上的,是受人尊敬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个人成就感”,造成了护士的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2]。
护士期望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护士为病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时却得不到公平的认可,使护士心理失衡,产生失落感。
1.4 军队老干部的特殊性
军队老干部是部队医院服务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经历了枪林弹雨,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有的老干部因长期住院输液,血管破坏明显,拒绝使用深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要求护士一针见血等,都会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
1.5 病人家属要求高
姚爱群等[3]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家属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主观上认为自己是最急、最重要、最需要得到护士关心和照顾的,而护士有许多别的工作,未作出及时的反应,因而导致护患冲突。
护士心理失衡,表现出不耐烦、脾气暴躁、易怒、言语举止失常等,加重了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和不满,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 心理压力产生的后果
压力是机体对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适量的压力有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4]。
然而,当机体面临激烈竞争或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身体疲劳、体力透支、头痛、失眠、焦虑等,轻者影响护患关系,重者导致护患冲突,极大程度地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3 措施
3.1 保持健康的心境
愉悦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首先要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
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做到坦诚、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