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融第十章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金融第十章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第二节 各国证券业监管体制比较
• • • • 四、发行监管比较 (一)注册制 (二)核准制 五、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
第三节 各国保险业监管体制比较
• • • • • • • • • 一、双重监管的美国模式 (一)监管机构 (二)监管内容 1.最低资本金要求。 2.保险公司的形式和地域限制。 3.业务范围的约束。 4.对资本的监管。 5.对投资范围的约束。 6.责任准备金。
第十章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章
• • • • •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第一节 各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比较 第二节 各国证券业监管体制比较 第三节 各国保险业监管体制比较 第四节 各国金融衍生商品监管体制比较 第五节 次贷危机后对金融监管的反思
第一节 各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比较
• • • • • • • 一、各国商业性银行监管体制比较 (一)监管主体比较 1.双线多头监管体制。 2.一线多头监管体制。 3.高度集中的单一管理体制。 4.跨国的一线多头或多线多头监管体制。 5.统一金融监管体制。
第一节 各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比较
• • • • • • • • (二)监管目标比较 1.监管的目标。 2.监管目标的国际比较。 (三)监管方式比较 (四)监管内容比较 1.预防性管理。 2.存款保险制度。 3.紧急救援。
第一节 各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比较
• • • • • • 二、银行监管体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二)巴塞尔协议体系 ⒈1975年巴塞尔协议的内容 ⒉巴塞尔协议Ⅰ 3.巴塞尔协议Ⅱ
• • • • • • • • • • 一、金融衍生商品监管的原则与规定 二、金融衍生商品监管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对金融衍生商品的监管 1.最高权力机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2.期货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 3.交易所自我监管。 (二)英国对金融衍生商品的监管 1.政府对金融衍生商品市场的监管与调控。 2.交易所自我管理。 3.行业自律组织。
• • • • •
• •
第十章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 复习思考题 • • 1.试从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方式和监管内容角度 分别比较各国商业性银行监管体制的不同模式。 • 2. 试述银行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 3. 试对各国证券业监管体制进行比较。 • 4. 试对各国保险业监管体制进行比较。 • 5. 试对各国金融衍生品监管体制进行比较。 • 6. 试述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金 融监管体制。 • 7. 试述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与措施。
第四节 各国金融衍生商品监管体制比较
• • • • (三)日本对金融衍生商品的监管 1.政府对金融衍生商品的管理。 2.行业管理。 3.交易所自我管理。
第五节 次贷危机后对金融监管的反思
• 一、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金融监管问题 • (一)市场原教旨主义自由放任理念下的监管缺失 • (二)信用评级机构“准监管”行为的不当作为与制度缺 陷
第二节 各国证券业监管体制比较
• • • • • • • • 一、法规体系比较 (一)美国的法规体系 (二)英国的法规体系 (三)欧洲大陆的法规体系 二、监管体制比较 (一)集中型管理体制 (二)自律型管理体制 (三)中间型管理体制
第二节 各国证券业监管体制比较
• • • • • • 三、监管机构比较 (一)集中型证券监管体制下的证券监管机构 1.以独立的监管机构为主体。 2.以中央银行为主体。 3.以财政部为主体。 (二)自律型监管体制下的证券监管机构
第三节 各国保险业监管体制比较
• • • • • • • • 二、高度自律的英国模式 (一)贸工部对保险业的监管内容 (二)劳合社的自我管理 (三)保险经纪人的自我管理组织 三、行政色彩浓厚的日本模式 四、逐步完善的中国监管体制 (一)保险业监管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保险业监管体制的发展
第四节 各国金融衍生商品监管体制比较
第五节 次贷危机后对金融监管的反思
• • • • 二、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后对金融监管的反思 (一)反思市场原教旨主义不监管的哲学 (二)加快建立无缝隙的全面金融监管架构的步伐 (三)切实提高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认识,加强对信用评级 机构的监管 (四)创新监管工具和方法 (五)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和国际合作 (六)加强对金融高管薪酬和激励机制的监管 (七)完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 (八)建立约束金融商品无度衍生和强化其信用透明度的金融 交易基础设施 (九)修改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 (十)加强金融立法的改革